【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最新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
“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稳’‘进’‘好’的特征。”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过去的一年极为不易,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就业物价基本平稳,年末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圆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刘苏社说。
刘苏社介绍,2023年,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年内需贡献率达111.4%,其中最终消费贡献率为82.5%,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9%和11.4%。
2023年,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推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年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展望2024年,我国发展仍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刘苏社说,从困难挑战看,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仍显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从机遇条件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经济格局,我国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持续彰显,物质基础更加坚实,产业体系更加完备,政策空间依然充足。
刘苏社表示,总体上看,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支撑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因素仍然较多。比如,国内市场潜力仍然很大,改革开放创新持续增强内生动力,国际市场新的空间持续拓展。
“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开放的中国将继续为世界带来更多合作机遇,中国经济前景光明,对此我们充满信心。”刘苏社说。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扩大有效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说。
袁达表示,2024年,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积极拓宽居民增收渠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创新商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促进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提高商品和服务消费质量,改善消费软环境,让群众放心、安心、舒心消费。
“要拓展有效投资空间,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切实提高投资综合效益。”袁达说,发挥好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政府投资更多投向打基础、利长远、固根本的能力建设项目。今年将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与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同时,大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进一步打通制约民间投资的堵点、难点、痛点。
此外,袁达表示,将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民间投资项目,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并将落实落细小微企业税费优惠政策。
保障价格平稳运行
2023年,我国物价总体保持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0.2%,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0.7%。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介绍,从具体品类看,我国CPI中能源价格在输入性因素影响下,由2022年上涨11.2%转为2023年下降2.6%;去年能源价格下降2.6%,直接带动全年CPI整体下降约0.2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受输入性、季节性、周期性因素影响,从2022年上涨2.8%转为2023年下降0.3%;去年食品价格下降0.3%,直接带动全年CPI整体下降约0.06个百分点。
金贤东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密切跟踪市场供需和价格走势变化,抓好包括食品在内的重要民生商品生产供应、产销衔接、进出口和储备吞吐调节等各环节工作,保障市场供应充裕、价格平稳运行。
“我们预计,在基数和周期性效应逐步减弱、市场需求稳步恢复、惠农益农政策持续显效等各个因素作用下,食品价格具备平稳运行基础。”金贤东说。
(本报记者 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