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1月17日 星期三

    陕西省汉中市徐家坪社区:果园中的“欢声笑语”

    作者:本报记者 李洁 本报通讯员 古丽娜 梁峰 《光明日报》( 2024年01月17日 05版)

        小朋友在徐家坪社区体验无公害草莓采摘乐趣。雷鸣摄/光明图片

        徐家坪社区千亩樱桃成熟,农户正在采摘樱桃。王庚源摄/光明图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走进乡村看振兴】

      眼下,正是传统农业的冬闲时节,但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徐家坪镇徐家坪社区依旧忙碌,设施农业的发展不仅让这里的“冬闲季”变成了“繁忙季”,更让群众端起了“致富碗”,吃上了“产业饭”,走上了富裕路。

      “妈妈,这个草莓的形状好像一颗爱心”“姐姐,这里的草莓好甜,我要带给隔壁的小妹妹吃”……还未踏进徐家坪社区的草莓种植大棚,便已经被大棚内溢出的热闹欢乐氛围感染。一颗颗饱满红润的草莓从一垄垄绿色的藤蔓下探出头来,小朋友们则在草莓垄间蹦蹦跳跳,找寻着自己中意的草莓,分享着采摘的乐趣。

      “我们的草莓特别甜,前来采摘的人也很多。目前已经采摘了500多斤,这一茬还能再采摘个800多斤,能有4万元左右的收入。”徐家坪社区居民高维军高兴地介绍,“这可多亏了镇上组织的高素质农民培训,让我从中学到了更加科学的管护方法,再次提高了草莓的品质。”

      2022年,徐家坪社区开始引进无公害草莓,建设10个草莓采摘棚进行试种。得益于当地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条件,该基地的草莓不仅上市时间早,而且色泽鲜艳、口感香甜,是名副其实的草莓“优等生”。“这一棚草莓的试种成功,让我大受鼓舞,之后我准备再扩建几个大棚,把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高维军信心满满地说。

      2021年,徐家坪镇通过深化“三变”改革,依托本土资源,从传统农业不断向设施农业、果蔬农业发展,成功招引智能温室设施果蔬产业园项目落地徐家坪社区,种植葡萄、乳瓜、水果西红柿、圣女果等多个果蔬品种,年收益达30万元,并建立起“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带农益农机制。目前,徐家坪社区已建成密植桑园、核桃园、樱桃园等多个千亩示范园,建成标准化养蚕大棚5个、连片蔬菜大棚3处以及天麻智能玻璃大棚3680平方米。

      为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徐家坪社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成蒲公英茶、桑叶茶、桑葚酒加工生产线,实施朱儿坝樱桃及周家坝红薯冷藏加工、明水坝核桃加工及蚕桑园产品深加工项目,基本实现经营主体带动全覆盖,家家有增收项目。此外,徐家坪社区还通过基地务工、带动发展、集体分红等形式带动500余户群众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2021年,徐家坪镇被陕西省住建厅、省财政厅确定为陕西省乡村振兴示范镇。按照“一产先导、二产支撑、三产联动”的农文旅发展定位,徐家坪依托区域资源禀赋,探索组建了徐家坪生态资源开发公司,发挥资源收储、“双招双引”、投资融资、运营管理四大功能,实现实体化、商业化运营,努力打造集观光、休闲、康养、研学、农事体验为一体的联农带农新业态。

      在秦巴山水间,感受红色文化、体验农家风情,徐家坪以“宝成精神”、上坪红色文化为内核,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新建林下咖啡屋、火车餐吧、宝成铁路纪念馆、星空露营基地、上坪乡村振兴实践基地、上坪民宿等旅游点,提供休憩娱乐、研学培训、旅游接待、特色产品及便利商品售卖等相关服务,努力打造生态保护、旅游开发、群众增收的乡村振兴业态。

      依托农业优势,徐家坪以桑园、樱桃园、枇杷园、核桃园、薯香园、梯田生态园“六园”为支撑,推进以农产品“种植、采摘、加工、体验、消费”为一体的农旅融合发展,先后将“天麻智能玻璃大棚”“蚕桑基地”等优势特色产业同研学、观光、体验等紧密融合,不断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持续巩固村集体经济发展。

      “近几年,来徐家坪游玩的人越来越多,我就在火车站旁开了这家面皮店,生意可红火了。”火车餐吧面皮小吃店老板冯利辉边拌面皮边笑着说。走在徐家坪社区,一路上都是村民开办的“农家乐”“小吃店”“蔬果采摘园”,村民不离故土,把致富路铺到家门口。

      六年来,徐家坪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农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乡村“颜值”不断刷新,村民的钱包鼓起来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游客的增多催生了乡村旅游的持续火爆,徐家坪积极引导群众培育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奖补、技术培训等方式不断鼓励支持农家乐经济发展,为村民们铺设了一条致富路,打造可玩、可观、可吃、可住的乡村旅游品牌。

      “我们将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理念,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找准发展定位,调整产业结构,挖掘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徐家坪社区党支部书记杨清海信心满满地说。

      (本报记者 李洁 本报通讯员 古丽娜 梁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