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进入新时代,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实践证明,抓好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是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这项关系战略全局的系统工程,需要在以下方面用功用力。
建设“智造之城”。新型工业化是以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工业化。实体经济核心在于制造业,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向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日渐成为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成为城市谋求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新方向。要努力将城市数字化转型与新型工业化战略有机融合,特别是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数据资源等新型生产要素全面融入制造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制造业发展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引导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运用系统手段确保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坚定不移筑牢实体经济的发展根基。
发力“科技赋能”。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起、传播和应用为前提、动力和标志的。制造业是科技创新活动最活跃、科技创新成果最丰富、科技创新应用最集中、科技创新溢出效应最强的产业,是科技创新主战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是以科技创新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和融合化发展,持续推进制造强国建设。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产业创新组织机制,构建产学研用高效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加强统筹、优化布局,建设高水平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推动创新平台对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促进平台设施开放共享。坚决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重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力争研制出世界一流产品,推动中国制造业加速向高端迈进,不断提升我国制造业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
抓好“系统工程”。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努力建设现代化产业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委(党组)统一领导、政府负责落实、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做好各方面政策和要素保障。加大对工业特别是对先进制造业和重点产业链支持力度。持续增强企业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开拓创新、担当作为,凝聚全社会新型工业化共识,汇聚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樊伟,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