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走进乡村看振兴】
这几天,四川成都简阳市平武镇尤安村村民王超群每天都起个大早,简单吃完早餐后就匆匆赶到田里,加入收割青菜的队伍。路上小货车往返不停,把堆成小山的青菜运往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再由叉车装入大卡车,运向远方。
“你看这一棵,得有十二三斤吧,在地边上就能卖五六块钱。”王超群高兴地向记者展示刚砍下的一棵青菜。在她身后,绿油油的菜田铺向远方,一眼望不到边。
“很多人爱吃的酸菜鱼,用的就是这种青菜。还有用来做榨菜的青菜。”尤安村产业发展负责人叶大仕说,眼前的青菜,属于集体经济,都是按照四川眉山市一家泡菜企业的订单专门种植的,有一万多吨。
青菜两个多月即可长成。按保底收购价每吨900元算,这几千亩青菜趁冬闲就能带来近千万元的收入。
叶大仕告诉记者,尤安村的“发家史”,就始于青菜。十多年前,在外经营生意多年后返乡担任村支书的段作其,动员村民发展的第一个产业就是蔬菜产业:“城里那么多人,天天都要吃蔬菜,这东西还只能就近买,种菜肯定能赚钱!”
当时,党员带头,一些村民也动了心,大家试着种了些青菜,一举获得好收成。本该欢庆丰收,村民却愁坏了:没有公路,菜咋卖得出去呀?
村民用小三轮车在临时铺筑的简易泥土路上转运青菜,车陷了就卸货抬车,轮子坏了就修好再来。大家齐心协力,几经折腾,终于把蔬菜卖成了钞票。
“要致富,还得先修路啊!”村民尝到了发展蔬菜产业的甜头和有货难运的苦头,形成了集资修路的共识。
2007年,尤安村通过向上争取和自筹,解决了修路的资金难题。而后,村里选举成立理财小组、质量监管工作组,村民自发组建工程队伍,不仅修成了水泥公路,村集体还获得52万元收入,实现了集体经济“零”的突破。随后,油桃、莲藕等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我最早响应,种了些桃子,头几年还好赚钱,可后头就越来越难了。”叶大仕说,随着产业不断壮大,发展瓶颈开始显现:各家种的桃品种、品质都不统一,打不出品牌;销售时也相互压价,大家都赚不到钱……
村“两委”及时研判,带领群众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自愿入股的方式,开始探索集体种植。这些年来,尤安村集体经济迅猛发展,已形成桃、粮油、蔬菜和乡村旅游等多个产业,构建起以产业收入为主导、乡村旅游收入为重点、劳务输出收入为支撑的多元稳定收入体系,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与周边的村子相比,尤安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们的发展,最重要的依靠就是协同和规模。”如今已是尤安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段作其说,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资源整合、统一调配,推动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最近这几年,在简阳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尤安村牵头与临近的10多个村联合起来,组建了“六联共兴”集体经济联盟。“这个‘六联’,是指‘村村联合、资源连体、产业连片、责任连带、利益连户、股份连心’。”段作其介绍,联盟采用公司化方式运作,总公司负责生产物资、机械、订单、资金保障及销售等关键环节,以村为单位成立的子公司统筹土地、人力等具体生产管理。尤安村在联盟中发挥着“领头羊”的重要作用。
协同起来,共下一盘棋。连片的土地集中整理后,方便机械化耕种,联盟已建成10多万亩的精品粮油产业园区;建成烘干中心,除烘干自产粮食之外,还能对外提供服务。简阳还在缺水区域建了上百口山顶蓄水池,每一口都可自流灌溉数百亩土地,有效解决了缺水难题。
“协同起来,上规模了,大订单自然就来了。”段作其说,联盟承接大公司订单,蔬菜、水果、粮食都按订单生产,不仅量价齐升,还大幅降低了成本——订单生产,品质更有保证,收购环节减少,大公司给出的收购价格比市场零售价高两三成;大规模的采购,还增强了联盟的议价能力,化肥、种子等农资单价比零售价降低两成以上。
“协同起来,资源从零星散乱向高效集聚转变,还为发展新产业创造了机会。”段作其举例说,制种需要集中连片的土地并能隔离其他农作物,联盟正好具备这样的条件,2023年开始承接玉米制种、南瓜制种等订单,种业公司技术员驻村指导制种,土地效益一举提升了好几倍。
而今的尤安村产业兴旺、带动力强,近年来已吸引40多名大学生返乡就业,乡村振兴后劲十足。
(本报记者 周洪双 李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