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1月09日 星期二

    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增强专业应用性 提升区域竞争力

    作者:张鑫 《光明日报》( 2024年01月09日 09版)

      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基于“建成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立足常州、服务江苏、辐射全国,创新发挥外语专业的历史积淀、苏南地区的地缘优势及浓厚的国际化特色,积极培养专业基础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适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外语人才。

      近年来,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厚德、博学、笃行”的校训,持续巩固英语专业的传统优势,精心培育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提升日语德语专业整体实力,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科研服务能力等方面探索新路径,屡获新成绩,努力增强专业应用性,提升区域竞争力。

      打造卓越师资队伍

      学院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做好师资建设“助推器”,推广宣传“学校优策”“地缘优势”“政策优惠”“学院优秀”理念,坚持“引培并重”的人才引育模式,盘活存量、做优内循环。统筹职龄和学位等因素持续优化师资队伍,青年教师占比达70%,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达35%,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40%,“双师”型教师占比达50%;师资结构不断优化,学院拥有省级人才称号教师4人,市校级人才称号教师6人,省级学会理事8人;7名教师获全职或兼职硕导资格,1名教师获兼职博导资格。

      构建新型培养模式

      在培养模式上,学院创新机制体系,推进一体化改革,实施理念实践互融的一揽子举措,坚持目标导向,紧抓核心素养,面向社会需求,问诊质量差异,培养基强业专的优秀毕业生。建成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十四五”校重点学科1个,2个专业获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估5星等级,1个专业获专业教指委“高质量”建设称号。学院创新发展普教师资教育、中职师资教育、在职教师教育、小语种“商务”的“三位一体+商务”专业发展体系,践行“三结合+分段式”培养、师生“双导制”培养、国际合作培养的多元人才培养机制,形成教学探究化、研究成果化、成果实践化、实践创新化的“教、研、导、学、创”一体化实践体系。

      近年来,学生荣获各级各类省级以上奖项数百项。毕业生就业质量逐年提升,平均就业率98%以上,82%以上的毕业生就职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等,多人进入国内知名企业工作,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学院工作保持较高满意度。每年有18%的毕业生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硕士学位。

      持续深化双教改革

      学院依托特色专业和重点学科,掌握新时代外语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互驱互动规律,深化新时期外语教育教学的形态和内涵,适应新知识经济、新文科建设和区域现代化转型建设的客观要求,做好立体化教材建设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行动,全面提高教材使用编写能力和“全要素”体系中的教学能力。

      近年来,学院建成各类思政课程10余门,打造教学团队5个,编写高质量、有特色的专业教材5部,开发国际合作课程3门,完成省厅级教改项目6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大赛奖项50余项。

      提升科研服务质量

      学院以改革科研评价为抓手,以提升科研整体贡献率为目标,细查高端综合贡献度,突出教学相长新导向,引领教师教科研齐头并进,激励立体多维成果产出。对接地方学校发展战略,凸显服务型应用性科研实力,探索搭建多模态服务平台,建立苏南英语教师发展中心,搭建商务企业研学平台,开拓翻译实训实践基地;加强基于跨学科、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地区的语言文化传播和服务能力,推进产学研用和校城融合互促互惠。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主持具有职教特色、“新能源”之都和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专项研究近百项。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外语教育新使命、新任务,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未来将更加精准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新文科”建设为引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定位,努力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新时代外语人才。

      (张鑫)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