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快车道”,充电桩作为与之匹配的基础设施而备受关注。特别是“超充”这一基于直流充电技术的高压快速充电方式,其最大输出功率可达600千瓦,最快能以“一秒一公里”的速度充电,可以极大满足用户快速补能的需求,因此已成为全球众多车企和能源厂家研发和布局的焦点。
作为全国最早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城市之一,深圳也是全球超大型城市中首个实现公交车、出租车全面电动化的城市。如今,走在深圳的街头,新能源私家车、巴士、卡车络绎不绝。预计到2025年底,深圳新能源汽车规模将超130万辆。
2023年11月30日,深圳市“超充之城”建设动员部署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超充之城”,加快构建广泛覆盖、均衡合理、结构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为市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充电服务体验。“超充站”什么样?新能源车的“超充时代”来临了吗?未来的“超充之城”要怎样建设?从深圳的创新实践中,这些疑问或可找到答案。
优势突出,超充桩技术领先
“10分钟就充满电了,要是以后高速路服务区都能用上这种充电桩,电车跨省、开长途就不会有‘里程焦虑’啦!”在位于深高速的长圳服务区,刚刚使用了超级快充充电桩的市民朱先生告诉记者,普通的快充桩充满需要一个多小时,逢年过节上了高速,排队充电还真是个忧心事。“以后有了超充,充电跟加油一样方便,估计买电车的人就更多了”。
据了解,充电桩根据充电速度的不同,分为慢充、快充、超充。慢充主要是以交流形式充电,一辆家用车型充满通常需要七八个小时,快充通常终端的充电功率小于或等于250千瓦。而对于超充,目前国内尚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一般指480千瓦以上的功率,可实现像加油一样快的充电速度,即5分钟增加续航200公里以上。
“续航低、充电慢一直都是困扰新能源汽车车主和车企的难题。”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数字战略与经济研究所所长曹钟雄说,“很多新能源车主不敢开车上高速、不敢跨省,补能焦虑需要通过技术进步及基础设施布局来化解。”据了解,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实际续航里程低于600公里,普遍低于燃油车的续航里程,较难满足城际长里程行驶需求,也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的重要原因。
而记者在长圳服务区看到的,正是由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和南网电动联合建设的深圳首个高速全液冷超充站。这里的超充桩采用华为的全液冷超充技术,有效解决了长时间高功率充电过程中的温度升高问题,充电枪重量减轻30%,线径减少50%,大大降低了用户的操作难度,其最大输出功率可达600千瓦,速度相比普通60千瓦的普通快充桩快了10倍,也就是品尝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轻松满电续航。
如今,深圳作为“创新之城”,充电设备产业优势突出,率先建设“超充之城”底气十足——据统计,位于深圳的华为数字能源、英飞源、奥特迅等11家充电桩整桩设备制造企业全国市场占有率合计超50%,英飞源、华为数字能源、优优绿能等8家充电模块制造企业全国市场占有率合计超70%。
“我们投资运营的充电站配备大功率直流充电桩,除了为深圳电动公交车及电动出租车提供充电服务外,产品还成功出口到了欧洲和日本市场。”深圳市永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我们自主研发的大功率液冷充电桩采用高功率密度集成技术、枪头高效散热技术,还联合欧阳明高院士团队研发了新一代电池安全监测模块,不但最高运行电压可达到1000伏,而且更安全、稳定、静音。”中建科工创新研究开发总院新能源研发总监王梦楠表示,如今中建科工建成的深圳首批600千瓦液冷超级充电站之一——宝安星河荣御充美超级充电站,自运营以来,凭借高效、可靠的充电体验,吸引不少新能源车主慕名而来,日充电量达到5000度,单枪平均充电量是周边场站的2倍以上,且保持着零投诉的良好口碑。
在完善的产业链和新技术支持下,深圳对“超充”的布局和建设迈开大步前行。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市新增充电设施16万个,累计建成超28万个,建成超充站161座,车网互动示范站70座。
预计到2024年3月底,深圳将在全市建设300个超充站,实现“超充/加油”数量比在国内率先达到1∶1,初步建成世界一流“超充之城”。根据《深圳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专项规划》,基于新能源汽车运动轨迹分布,深圳还将重点围绕机场、高铁枢纽、市政公园、核心商超、高速服务区等,推进一批既有集中式快速充电站进行超充化升级改造,打造供需匹配、适度超前、技术领先的超充网络。
研发加速,超充效率稳步提升
充电的速度一方面受到充电桩功率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受到车辆本身电池充电倍率(电池在规定时间充电至其额定容量所需要的电流值)的影响。因此,建设“超充之城”,也需要支持超充的新能源车型研发应用提速。
记者了解到,现在市面上大部分先进纯电动汽车搭载的电池均来自400伏电压平台,支持超充的新能源车型约40款。比亚迪、特斯拉、小鹏、理想、埃安、极氪等多家厂商均已发布800伏电压平台超充车型,众车企、电池厂商正在努力布局这一未来技术方向。深圳已经拥有新能源汽车“三电”核心技术链条闭环,覆盖电芯模组、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各环节;拥有2.4万家新能源和数字能源企业,锂离子储能等技术处于全球前列。
“目前国内市场上现存的公共充电设施均按照2015版充电国标设计,电流超过300安的公共超充桩仅有2%。为了满足用户缩短电动车充电时间、提升充电速率的需求,我们提升车端的电压平台,可大幅提升充电功率,极大丰富了用户超充的场景、提升了超充的易得性。”比亚迪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们已投入大量科研力量开发兼具高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的电芯及电池模组。”欣旺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公司最新研发的闪充电池,可以在10分钟内将电池的荷电状态从20%充至80%,让充电像加油一样快。
2023年,越来越多充电倍率在3C至4C(即充满电的时间为20至15分钟)的超充车型正在上市,例如小鹏G6搭载的800伏高压平台,仅需1分钟即可为车辆增加5%的续航里程。广汽埃安旗下昊铂GT以其800伏高压技术实现15分钟快充450公里续航。
当下,超充技术日新月异,不少人难免存疑:普通新能源汽车能用超充桩充电吗?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充电效率也会提升。“由于超充桩采用功率池化模式,充电桩终端可以根据车辆功率自动调节单枪输出功率。”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新兴产业部业务拓展部门负责人邱凯翔解释说,超充枪给180千瓦的车辆充电时输出功率就变为180千瓦,匹配60千瓦的车辆则输出功率为60千瓦,因此能按照车辆最大功率充电。
标准引领,全面布局绿色未来
“建设‘超充之城’,实际上就是要打造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重大体系。”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韦福雷表示,“超充”建设不仅仅满足“用”,而且能从产业链上下游带动新一轮技术迭代,从而为整个新能源产业带来升级变革。
对此,深圳市政府也提出,要坚持标准引领、技术领先,加强光储超充、车网互动、无线充电等技术创新和场景示范应用,完善超充设施标准体系,抢抓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等产业新赛道新风口,提升深圳新能源产业影响力和辐射力。
在福田区委大院,记者看到全国首个光储超充和车网互动一体化停车场,智慧光伏建设约2500平方米,装机容量为500千瓦,年发电量约52万度,配置先进储能2兆瓦,1座“一秒一公里”超级快充站,3个车网互动终端,成为国内要素最齐全、技术最先进的超充示范站。如今,这里平均每天发电2800度,储能2400度,每个充电桩每天能为7辆车充电,面向办事群众开放,不仅让老百姓看到“双碳”工作带来实实在在的惠民好处,更起到了向全社会宣传“双碳”意义的作用。
由深圳巴士新能源有限公司与深圳英飞源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福田深康光储超充和车网互动一体化站,将光伏站、储能站、电动汽车充放电站融为一体,实现了“多站合一”。该项目搭载的能源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实时天气、电价、新能源车电池状态等信息来实现站内光伏、储能、汽车充电放电统一管理和智能调度,形成局域微电网、虚拟电厂。除了充分利用储能实现动态扩容,该充电站还利用峰谷价差实现增值收益,同时接入光伏绿电,实现站内光伏、储能、汽车充电、放电统一管理和智能调度。
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圳正在打造国内首个“电力充储放一张网”。基于精细化建模的统一时空信息平台,全量接入各类分布式电力资源,融合海量多源数据。截至2023年12月20日,已接入充电站9144个,充电设施24.5万个。通过“i深圳”客户端,汇聚45家充电运营商,为市民提供统一入口、多码合一、扫码充电、智能推荐、一键导航、欧标充电等综合性一站式服务。
而推动“超充之城”的建设,标准引领也不可或缺。目前,深圳已率先推动创立一批超充标准,完成《电动汽车超级充电设备分级评价规范》《电动汽车集中式公共充电站设计规范》等6项地方标准立项,进一步提高深圳超充设备的质量安全和超充场站的运营水平。同时,深圳还印发《深圳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公共品牌标识统一形象》,推进超充网络统一标识应用与标准化改造,树立国内首个城市级充电形象标杆,打造“超充之城”城市名片。
“我们希望,通过‘超充之城’的建设,释放强大的新能源产业市场需求,牵引带动新能源技术迭代升级和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同时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