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1月05日 星期五

    在雁荡山遇见潘天寿

    作者:浦子 《光明日报》( 2024年01月05日 15版)

        暮雪(中国画) 梁耘

      在雁荡山,我遇见了我的乡贤,国画大师潘天寿。

      潘先生仿佛正弯着腰,在画《记写雁荡山花》。这是一幅巨大的横幅,一方磐石占画面的三分之二,石上是浓郁的苍苔,数枝野藤攀附交缠。巨石周围点缀着各种山花野草,均有欲耸入云霄之势。两只蛤蟆刚爬上巨石,似乎在观察周围的动静,还有小甲虫蛰伏于草叶上,仿佛正是雨后初晴,万物欣欣向荣。这幅画静而美,美而清新,蕴藏着无穷生机,望着它,让人宛似置身于幽静的山涧苍石之间。

      在画《记写雁荡山花》后,潘天寿又画出《雁荡山花》这样的现代花鸟画杰作,画的署名是“雷婆头峰寿者”。我爬过雷婆头峰,它是我们家乡村庄后的一座山峰。周围的山峰,线条皆柔和,只有雷婆头峰,峻峭刚劲。我恍然省悟,或许在潘先生心目中,可以与雷婆头峰媲美的,只有雁荡山的山峰。

      不只是潘天寿,雁荡山还吸引了大批文人学士,让他们的灵感勃发。关于雁荡山的诗词就有5000多首,这里还有400多处摩崖石刻。此行,我除了遇见潘天寿,还遇见了谢灵运、贯休、沈括、徐霞客、康有为、张大千、郁达夫、沙孟海、邓拓、舒婷等,他们都在此留下了诗篇和墨迹。

      登雁荡山,我仿佛听见了白垩纪时期恐龙的吼声。在地球的造山运动中,乐清湾一带的火山爆发,喷出了滚烫的岩浆。岩浆层层堆积,最高者千米以上,低者也有五六百米,它们无一例外选择了立着、立着。而同时期别处喷发的火山岩浆则大多选择了如水一样流到低处。雁荡山的火山岩浆将自己耸立成了陡峭的石山石柱。台风经过这里时,发出剧烈的吼声——不是风在吼,而是石山石柱在吼。

      雁荡山的景点如天上的繁星,难以计数。据旧志书记载,计有十八古刹、十院、十六亭、一百零二峰、四十六洞、六十一岩、八谷、十四嶂、十岭、十三溪、十七潭、十三瀑、七门、一桥、二湖、六坑、四水、四泉、二十六石等。如今,雁荡山划分为八大景区,分别以各景区内主景点的名称命名:灵峰景区、灵岩景区、三折瀑景区、大龙湫景区、雁湖景区、显胜门景区、仙桥景区、羊角洞景区。由于时间关系,我未能前往所有景区,然而所到之处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白垩纪流纹岩,就在去往大龙湫的路边。岩石一层层地叠加,让人仿佛目睹了火山岩浆堆积的过程——前边的凝固了,后边的摊饼似的往上叠加,再叠加,有些岩石中还有岩浆流动过程中形成的气孔。离开流纹岩后,转一个弯,就看到了大龙湫。远远地看过去,只是一条细流,挂在崖上。可到了瀑布之下,那水看起来大了好多,而且落差巨大,水洋洋洒洒地跌落于小潭中,而后形成溪流,奔涌至山外。

      晚上去看灵峰夜景。夜晚没有太多的灯光,这是景区人聪明的设计。灯火明亮绚烂,纵然美轮美奂,可那是世俗的美。现在的美,是纯粹自然的美。此时,更多的是夜空中的月光、星光。山体是黑色的,山峰是黑色的,那些花草树木也是黑色的。黑夜中,山的剪影深邃而磅礴,要比白天看到的更让人震撼。

      第二天一早来到小龙湫。阳光灿烂,山色熠熠有光。远远地便望见小龙湫上的几条飞瀑,周围是几百米高的刀剑般的险峰,让人想到突破与向上。我低头看那些草木,它们也一个个挺直了身子,奋力往上生长。

      我想起了潘天寿许多描画山岭的画作,皆是陡峭而方正,体现了其“一味霸悍”的美学追求——有力量、有生气、有韵味,或许它正是来自雁荡山。

      此行,我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别,然而这座山已经在我心上生了根。我的乡贤潘天寿来过,众多名人来过,我也来过。

      (作者:浦子,系中国作协会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