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29日 星期五

    【光明论坛】“枫桥经验”六十载历久弥新的密码

    作者:雷梅珍 赵月枝 《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29日 07版)

      【光明论坛】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枫桥经验陈列馆时指出,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60年来,正是始终坚持以党的领导为主心骨、以基层群众为主体、以和合文化为主线、以基层社会为主场,“枫桥经验”在鲜活的实践与线索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展现出历久弥新的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新征程上,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是我们筑牢善治之基,凝聚奋进力量的必答考卷。

      党的领导是主心骨。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县枫桥镇干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改革开放后,广大干部群众坚持党的领导,创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新时期“枫桥经验”,为化解影响基层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和纠纷提供了有效方法。进入新时代,多地干部群众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在传承和弘扬中发展出“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基层群众是主体。“枫桥经验”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好群众工作。没有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就没有“枫桥经验”。60年来,“枫桥经验”正是坚持群众路线,依靠和造福基层群众主体,才汇聚起了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依靠群众是“枫桥经验”的力量所在。党员干部要始终把群众放在社会治理的主体位置上,善于从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进而提高社会治理成效。造福群众是“枫桥经验”的落脚点。从就地化解矛盾,到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再到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党员干部要紧紧抓住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大环境这一主要任务,把社会中各群体、各阶层更好团结起来,实现社会活跃有序的良好局面。

      和合文化是主线。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的诸暨,有着2000多年的建城史,拥有深厚的和合文化和儒家文化底蕴。和合文化体现了在差异性与多样性中寻求共存与发展的中华文明理念,为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提供了有效途径。千百年来,和合文化铸就了中华民族崇尚侠义又注重仁爱、善于说理又倡导德行的品格。同样浓厚的儒家耕读传统又培育出了大量乡贤,他们既敢为天下先又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奉献精神与合作理念。正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催生了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普遍意义的“枫桥经验”,并将持续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迸发巨大效能。

      基层社会是主场。基层社会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闸口”,抓住了基层社会这个最大主场,也就下好了社会治理的“先手棋”。“枫桥经验”60年的丰富和发展,始终围绕基层社会的主场,并随着基层社会的变化发展而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举例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枫桥干部群众成立基层综合治理领导小组,重视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和各种规范建设,在工作中抓早、抓小、抓初、抓源头,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进入新时代,枫桥干部群众聚焦城乡社区主阵地,加强各种调节功能社会组织建设,“老杨调解中心”、暨阳“江大姐调解”、“红枫义警”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调解品牌不断涌现,数字化条件下的基层社会平安网络越织越密。

      踏上新征程,我们要踔厉奋发、不懈探索,续写新时代“枫桥经验”崭新篇章,以“基层之治”夯实“中国之治”,让人民群众收获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作者:雷梅珍系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副教授, 赵月枝系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