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师范大学坚持把国际化作为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战略引擎,紧紧围绕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战略任务,服务山东省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牢牢把握“五个坚持”,以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的国际化办学新格局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打造山东师大名片,助力国际化办学驶入快车道。
坚持完善顶层设计 用好国际化办学“指挥棒”
山东师大坚持党委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成立党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推进国际化办学联席会议制度,打破院系部门壁垒,推动学院成立国际化办学工作机构,初步构建“学校主导、院为主体、部门协作、全员参与”的全方位、多维度工作体制,自上而下引领学校国际化建设科学有序开展。
学校出台《国际化办学“十四五”专项规划》,设立专项经费实施国际化办学行动重点项目,将国际化办学指标列入学校综合发展和中层领导班子考核体系,全校国际化意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大外事”格局逐步形成。学校成为全省首批10家因公出国“一张表审批”试点单位、省仅有具备“免核查邀请主体”资格的省属高校、省公务普通护照委托保管单位。
坚持多元人才培养模式 延展对外合作“朋友圈”
山东师大积极响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不断延展国际“朋友圈”,坚持国内人才国际化培养和来华留学生高质量发展“双轮驱动”,学校高等教育资源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学校精心打造“留学山师”品牌,不断优化来华留学生结构,学历生占比逐年提高,是教育部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首批孔子学院奖学金生接收院校。与35个国家(地区)的170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加入中俄、中加、中日、中东欧及鲁港澳高校院所创新联盟,构建新型合作机制;与60余所海外高校开展100余个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实现本、硕、博全覆盖;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高校创建7个国际联培班;“海外助翔行动”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连续两年获批教育部对台教育交流项目;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办硕士生浸儒研学项目;与教育部留服中心共建出国留学培训基地;启动与埃及中国大学合作设立山东师大开罗学院;与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合作设立赫尔岑国际艺术学院,入选济南市第二批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立项项目,填补了山东省艺术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空白。
坚持引进培育双措并举 打造国际化师资“蓄水池”
山东师大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坚持引培并举,全力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锻造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
学校持续拓宽外籍专家招引渠道,优化聘请结构和聘用机制,全职引进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团队,聘请外籍专家1200余人次,获批国家级人才类项目3项、平台类项目1项,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3项,多人荣获“齐鲁友谊奖”“山东省荣誉公民”“山东省人民友好使者”称号。将人才“蓄水池”建到国外,实施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计划,112名教师获批国家及省公派项目资助1200余万元。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6个月及以上海外学术经历教师占比近40%,居省属高校前列。
坚持汇聚国内外优质资源 国际交流打出“组合拳”
山东师大聚焦国际发展前沿,坚持“平台、人才、项目、机制”四位一体,搭建国际合作高端平台,孵化高水平科研项目,多边和区域性国际科研合作格局初步形成。
学校获批国家“分子与纳米探针”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成立2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获批教育部“春晖计划”合作科研项目2项,5个机构入选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机构数量居全省高校首位。聚焦国别与区域研究,2个机构入选省特定国家与区域交流合作研究中心。获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100余项,举办系列高水平国际会议,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坚持中外人文交流 做服务全省对外开放“排头兵”
山东师大发挥人文学科优势,统筹规划、精准发力,积极开展中外人文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全省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提供战略咨询,贡献山东师大力量。
加强孔子学院高质量内涵式特色化建设,推进国际中文教育海外发展和中华文化软实力提升。在亚、非、欧、美先后建立7所孔子学院,建设数量与质量居全国高校前列,荣获全国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山东省中德莱布尼茨研究中心、济南中日交流之窗、中希古典文明研究院落户学校,成为理论研究和人文交流的高端平台。获批成立省因公出国行前教育和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省因公出国行前教育培训基地,打造独具鲜明外事特色的培训基地和研究中心。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山东师大将围绕新时代学校“一一五五”发展思路,持续深入实施教育对外开放发展战略,突出国际化工作特色,打造国际化办学品牌,提升国际美誉度,开创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国际化办学新局面,为建成国际知名的一流师范大学奋勇前进。(周连勇 王志 郑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