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12日 星期二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产业链山海协作 助发展促共富

    作者:钟起沛 戴君敏 《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12日 15版)

      近年来,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跑道,聚焦缩小地区差距,深入开展产业链山海协作行动,通过龙头(链主)企业带动、项目招引推动、结对共建联动、专家服务牵动,探索形成八大创新模式,助推山海协作产业帮扶从“输血”到“造血”转变,产业提升从单个企业到产业链延伸,产业合作从帮建产业园到产业链协同发展转变,成效显著。

      2022年,浙江省山区26县规上工业增加值达1747亿元,当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全部突破5亿元,6个山区县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2023年1-10月,山区26县规上工业增加值1511.9亿元,占全省比重8.2%,较去年同期(7.9%)提高0.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分别为20.2万元/亩、111.1万元/亩,同比增长14.7%、9.0%。

    产业链协作 山区发展牵引力显著

      浙江省坚持党建引领,联动发展,积极推动山区26县“一县一策”落地。制定出台《支持山区26县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从“产业发展、企业培育、平台建设、项目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保障措施”六大方面,细化18项具体举措,助力山区26县发展生态工业。在具体工作中,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基层党组织与山区26县结对,在生态工业领域开展“破百难、助共富”活动,以结对共建为纽带,共同推进山区26县精准实施“一县一策”,大力发展特色优势、战略性新兴和历史经典产业。今年以来,厅内处室和厅属单位组织专家学者、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分赴松阳、景宁、缙云、柯城等山区县,开展了结对共建、助企服务等活动。

      坚持省市县协同发力,有效推进发达地区与山区县的结对帮扶工作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深化实施《浙江省产业链山海协作行动计划》,开展产业链山海协作机制改革,上线产业链山海协作工作线上报送系统,推行“一对一、一对多”结对。截至2023年10月底,50个结对区县累计对接交流达182次,组织专家服务次数66次。在此基础上,浙江省从今年开始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县(市、区)结对创建工作,遴选18对创建联合体,实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激励举措,探索“先富带后富”新路径、新机制。

      坚持项目推动、活动赋能,有力增强山区26县发展后劲 2022年以来,浙江省大力推动产业对接、合作招引,累计招引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36个,带动就业16000人以上。文成县娃哈哈智能化饮料项目成为全省产业链山海协作的标志性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近5亿元,建成投产后年销售可达10亿元。仙居县通过以商引商成功招引比亚迪、健立等新能源领域项目,带动当地制造业投资150亿元,每年增加税收15亿元。此外,浙江省还举办了“设计+营销”地方行丽水站、衢州站等活动,支持山区26县培育发展工业设计和营销服务,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探索多模式协同 山区发展内生力稳固

      浙江省坚持以点促链,以链带面,积极培育龙头(链主)企业和本地优质企业,为山区26县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东巨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于2022年入选省重点产业项目,并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成投产。柯城区开展延链补链招商活动,先后签约元森光电、洲驰实业等一批投资额超20亿元的项目,光电产业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组织龙头(链主)企业走进山区26县,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多元化合作,助力县域重点企业培育。截至目前,共组织农夫山泉、卧龙集团等100余家雄鹰、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优质企业走进文成、景宁、青田、泰顺等地开展合作洽谈,累计帮助山区26县培育重点企业112家。

      积极推动产业园区建设、发展,为山区26县产业链建设提供了空间载体 浙江省坚持把科创飞地、产业飞地作为山海产业合作、人才招引的重要途径,探索“研发在科创飞地、量产在产业飞地”的合作模式。目前,山区26县已建、在建产业飞地26个。浙江省还积极探索山海联动、东西协作等方式建设小微企业园,整合产业链共性环节,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积极发挥先行示范点的带动作用,促进山区26县产业发展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选择了基础较好、潜力较足的龙游、永嘉、青田3县作为全省产业链山海协作先行区,在项目招引、产业链对接机制上先行先试、探索经验。2022年6月,浙江省产业链山海协作现场推进会在青田召开,现场采用展览展示、政策解读、结对地区洽谈、项目签约等多种形式助力山区26县工业高质量发展,其中世邦智能制造项目、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项目、年产800万套耐克服装加工项目等6个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额达21.75亿元。今年12月,浙江省在龙游县举办全省产业链山海协作现场推进会暨优质企业走进山区26县活动,还将组织开展山区县汽配企业走进长三角(上海、苏州)活动,继续助力山区26县增强产业“造血”能力。

    数字和人才驱动 山区发展创新动能涌现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围绕人才建设,探索形成专家服务牵动模式,为山区县产业发展不断强化智力支撑。目前,已从浙江省30个省级行业协会挑选53名专家和优秀企业家,组建专家指导团;在发达县的优质企业、经济发展部门及金融、法律等服务机构挑选296名专家,组建专家服务团;组织山区26县“浙商薪火”“希望之光”综合素质能力提升行动,2022年培训山区26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超6000人。多措并举,浙江省激活人才活力和创新力,有针对性地对山区26县产业发展把脉问诊、指导服务。

      制定出台《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实施方案(2022-2025)》等文件,推动山区县产业数字化改造,强化数字赋能驱动力。在江山市,浙江省召开了全省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推进会,以江山木门行业数字化改造为模板,推进首批24个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县域试点,破解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不愿改、不会改、不敢改” 难题。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还持续迭代升级山区26县数字招商地图、“产业—链通”等数字平台,基于数字化建设,第一时间掌握山区县产业链延链、补链情况,加大产业链上下游招引合作。

      此外,还通过强化政策供给,全力支持山区26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和工厂等创建工作方面,浙江省对山区26县适当降低标准或同等条件优先支持,数量占比从15%提升至23.6%。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上,给予山区26县精心指导,截至2022年底,“专精特新”企业已实现山区26县全覆盖。在工作目标上,浙江省明确到2023年,协助山区26县招引重点产业链项目100个以上,培育新上规企业500家,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超80亿元的县达10个;到2025年,协助山区26县招引重点产业链项目200个以上,培育新上规企业2300家,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超100亿元的县达10个。

      (作者:钟起沛 戴君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