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书话】
《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五任司令员》(以下简称《胜战》)是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得主丁晓平新近推出的一部长篇报告文学。该书是从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视角描写和回顾抗美援朝战争的报告文学作品。2023年正好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可以说,这部《胜战》是对“最可爱的人”的致敬之作,也是对抗美援朝精神真切而深情的礼赞。
一
70多年前,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面对突起的战争风云,中国人民毅然挺身而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成为当时的最强音。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是人类正义的胜利,是世界和平的胜利,也是中国人民的胜利。这场富有传奇性的“胜战”内存极其丰富的信息,蕴含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成为文学艺术表现的重点甚至热点题材。仅就报告文学的书写而言,就有《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巴金),《朝鲜战争》(王树增)和《解密上甘岭》(张嵩山)等许多名家名篇和大量的相关作品。这无疑增加这一题材再写作的难度。
阅读《胜战》,我们可以确认丁晓平是一位智慧的写作者。《胜战》所体现出的卓然的取事立意能力与其《红船启航》颇为近似。中共党史叙事作品林林总总,丁晓平的《红船启航》,将作为建党见证的红船与作为纪念船的红船有机关联,结合百年党史,诠释伟大的建党精神和新时代的红船精神。这使其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胜战》所体现出的作者的智慧,更直接体现在他对题材独特性的发现。这种独特性就是《胜战》副标题所提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五任司令员”。这样的叙事设置来自作者在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时无意中的发现:五位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陈赓、邓华、杨得志、杨勇,“在他们名字的背后,还有一个一说出来就让我们既惊讶又赞叹的秘密——他们的籍贯是一样的,他们都是湖南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传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胜战的传奇。”这样一个不经意的发现,激活了丁晓平的写作灵感,使其得以打开观照抗美援朝战争的新视窗,获得书写这一重大题材新叙事的新可能。作者从历史的巧合中,另取新颖特异的视角,以五位湖南籍志愿军司令员抗美援朝故事的叙写,全景而富有细节,深度地再现抗美援朝的历史。
二
《胜战》的最大价值点和看点在于以五位湖南籍志愿军司令员“历史的传奇”的讲述,对抗美援朝“胜战的传奇”作了开新而有意义的书写。首先,以五位司令员的故事书写抗美援朝,不只是叙事的取新,更是叙事点位的一种选择。作为司令员,上联通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中央军委最高决策层,执行落实关于战争的战略方针和整体部署,下直达战场,将帅运筹帷幄,直接指挥作战部队的军事行动。选择这样的点位展开抗美援朝的非虚构叙事,既可展示题材总体性的存在及其背景,所写可见开阔变幻的战争风云,又能传输战争一线具体而特异的信息,所得丰富翔实。总体性与具体性有机结合的叙事,使《胜战》更能接近这一题材历史本有的真实面目。其次,五位志愿军司令员的叙事不是单一独立的,他们之间构成了叙事整体上的“串联”关系。首任彭德怀从1950年10月至1954年9月任职,陈赓继之,短期代理。第三任为邓华,先为副职,再是代理,后被任命为司令员,其后为杨得志和杨勇。杨勇从1955年4月至1958年10月任司令员,任职时间仅次于彭德怀。五任司令员之间起承转合所形成的“串联叙事”,贯串起志愿军赴朝作战到从朝鲜撤军回国的全过程。由此,《胜战》成为一部特定视角下的、全过程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纪实。作品所具有的重要的历史价值卓然可见。
除了叙事点位的优选、“串联叙事”所建构的整体性的历史价值之外,《胜战》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回归到了对彭德怀他们这些特殊人物的叙事中。五位司令员不仅关联着作品的叙事点位、叙事视角等的设置,而且他们本身就是叙事的对象。五位司令员作为一部作品书写的主人公,他们的集体出场,在抗美援朝题材的写作中还是首次。作者的写作不依赖于现成的资料,而注重通过阅读他们的日记、回忆录、相关的电文等,挖掘一手史料和原始档案材料,并且将他们推至具体的历史场景中加以表现。《胜战》中的湘籍主人公既有共同的湖湘文化的精神基因,更因为人生经历、个人性格和责任使命的不同,显示出不一样的精神特质。作品将他们一一给予定位,再现他们的历史作为和精神形象。全书五章,对应五位人物,但并不是平分篇幅,《统帅:横刀立马,彭大将军》这一章用的笔墨最多。这样的安排符合抗美援朝的历史真实和彭德怀作为志愿军前线“统帅”的实际地位。写彭德怀突出了他的“临危受命”和“赴汤蹈火”,作品以“身先士卒第一个跨过鸭绿江”“光杆司令差点儿被敌人俘虏”“斩马谡的本事还是有的”“‘钓鱼’清川江”“关门打狗”等具体情节和细节的叙写,真实生动地写出了杰出军事家彭德怀的精神风范和卓异个性。对陈赓、邓华、杨得志分别以“大将”“儒将”“战将”名之,相关的叙事各见其人,最后写杨勇则用“斗勇斗智‘压台戏’”来记述,这也是极其到位的叙事。抗美援朝“胜战”之“胜”也胜在五位司令员的勇武任事,智慧运筹,不辱使命。《胜战》以文学纪念馆的方式实录抗美援朝之“胜战”,刻画志愿军司令员的群像。硝烟早已散去,“最可爱的人”的战功与精神的丰碑永远矗立于天地间。
(作者:丁晓原,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