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因地制宜挖掘、培育乡土人才,为农业农村发展厚植人才根基,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政策支撑 让乡土人才“留得住”
鄂托克前旗强化人才政策保障,先后出台“人才强旗20条”等政策“集成包”,在税收、资金、项目等方面实行优惠,以实实在在的政策“拴心留人”。建立健全乡土人才分级分类评价体系,制定《乡村振兴优秀人才培育办法》,明确乡土人才“四型七类”评定标准,避免“一刀切”问题,让更多优秀乡土人才“破土冒尖”。
架桥铺路 让乡土人才“选得出”
鄂托克前旗着力完善乡土人才培育机制,因地制宜实施“马兰英才”培育计划。今年以来,通过摸底调研、村镇举荐等形式,评选旗、镇、村三级乡土人才71名,优秀乡土人才团队14支。
鄂托克前旗城川镇新寨子嘎查村联络外出乡贤能人返乡开展座谈活动,现场签订了总投资400万元的编织袋项目,为农牧民提供就业岗位15个,预计每年为嘎查村集体经济增收4万元。鄂托克前旗注重织牢“乡情”纽带,建立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库,实施“鸿雁回归”计划,吸引项目回迁、资金回流、技术回乡、智力回哺,激发外出人才回乡创业活力。
为拓宽乡土人才成长路径,鄂托克前旗实施“人才强基”工程,通过“线上+线下”“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举办乡村人才大讲堂、“田秀才教农民”等各类培训30期,培训1800余人次,发放各类培训资料1.6万余套,持续为乡土人才“充电蓄能”。
因势利导 让乡土人才“用得好”
鄂托克前旗聚焦农村牧区产业发展需要,加强乡土人才平台建设,打造乡土人才示范点、乡村振兴专家人才工作站等载体平台40个,构建起旗、镇、村三级人才载体平台体系,形成了“人才+平台+产业+合作社”的产才融合新模式,让乡土人才干事有平台、创业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作者:王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