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05日 星期二

    将支教足迹留在希望的山野上

    讲述人:“本禹志愿服务队”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 张乐

    作者: 《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05日 07版)

      【一线讲述】

      为什么选择支教?我想答案很简单。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猫场镇为民小学支教时,我深深感受到孩子们毫无保留的爱。比如,学生知道我怕狗后,家访时会自发地走在我的身前;害羞腼腆的小朋友,还会时不时送我幅画来跟我说“悄悄话”……

      这些年来,得益于党的好政策,为民小学从最初原始的岩洞搬到了如今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孩子们也通过网络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面对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大山学生,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在不断探索、不断调整,寻找到最合适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

      教育在育人的同时也在育己,我们在教学生的同时也在做学生:向本地老师学习教学方法和敬业坚守,向学生学习澄澈纯粹和乐观坚忍,向支教前辈们学习吃苦精神和赤子之心。

      每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渺小,但星火如炬,生生不息。每届支教老师接力教学一年,而牵挂不止一年。今年八月,第十五届支教团学长樊懿楷和鄢钱千里迢迢返回为民小学,带我们一起家访,在路过一段水泥路时,对我们说:“几年前这里还是土路,有一天家访回来,刚铺上了水泥,因为天色暗看不清路面,一脚就踩上去了,现在路上还有我的俩鞋印哩。”

      道路再蜿蜒,我们会永远跋涉;足迹再久远,青山会永远记得。这些年来,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196名支教者的泥泞足迹,留在了充满希望的山野,镌刻在广阔无垠的未来。如果“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是一场宏大叙事,那就让我们慢慢来写好每一个字符吧。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王建宏、张锐、张胜 本报通讯员 蒋朝常、晏华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