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岭南大地依然风和日暖,繁花似锦。12月3日至5日,“2023从都国际论坛”在广州举行,并于12月4日举行开幕式。来自40多个国家政界、学界和商界等领域的嘉宾齐聚一堂,围绕本次论坛主题“多边主义:更多交流、更多包容、更多合作”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
论坛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
从都国际论坛创办于2014年,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澳中友好交流协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和世界领袖联盟联合举办。论坛旨在深入探讨世界和平、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等各领域的重要议题,推动区域和全球合作,是中国与世界深度交流的新型高端平台。
截至目前,从都国际论坛共邀请了200多位国际资深政要和600多位中外知名专家学者、商界领袖参加,其中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世界领袖联盟主席、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意大利前总理、欧盟委员会前主席罗马诺·普罗迪等。
参加本届论坛的嘉宾包括40多国前政要、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60多位外国驻华使节、专家学者。与会嘉宾们透过从都国际论坛这扇窗,进一步走近中国,读懂中国,发出维护多边主义的理性声音,汇聚共同发展的响亮声音,并走进广州、走进粤港澳大湾区,触摸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脉搏。
“本届论坛延续了致力于对话交流、倡导多边主义的精神,将通过合作对话,给世界注入更多的发展动能。”世界领袖联盟主席图尔克在开幕式上表示,当前有很多共同挑战需要全球应对,所以一定要强调国际团结的重要性,要重振信心,互相信任。他强调了多边主义国际机制的重要性,“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建立一个多极世界,还要通过多边机构的力量协调多极化。”
拉脱维亚前总统瓦伊拉·弗赖贝加表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多边主义最好的诠释。每个国家都是独立主权国家,每一个联合国成员国都应受到应有的尊重,多边主义正面临着诸多挑战,而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多边主义,以期实现对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的尊重。中国秉持多边主义,友好地与他国开展对话与合作,这正是从都国际论坛所要实现的目标。
“今年的从都国际论坛是‘从都朋友圈’在疫情后的首次面对面会见,非常难得。”澳中友好交流协会会长、世界领袖联盟亚太区主席周泽荣表示,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从都国际论坛以“多边主义:更多交流、更多包容、更多合作”为主题,就是要向国际社会强调以交流凝聚共识,以包容化解对立,以合作赢得发展。
更多交流包容合作
从都国际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7届,历届论坛所设置的议题均直面全球治理突出问题。与会嘉宾围绕“多边主义2.0版——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合作”“多边主义与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与合作共赢”“全球治理与中国主张”“‘一带一路’框架下:包容、可持续发展和可抵御风险的城市”“‘一带一路’:新机遇新合作”“中澳经贸关系”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取得丰硕成果。
本届论坛设置了多个平行论坛,重点讨论7个议题:全球战略稳定;推动经济复苏与全球合作;全球性挑战与应对;气候变化,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三大全球倡议”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民间友好交往与世界未来发展;多边主义与全球治理变革。
“这次论坛的主题非常好,多边主义的‘包容性’是非常重要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表示,虽然现在世界的多极化已经形成,但相应的全球治理体系尚未成型。我们需要通过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来完善治理体系,论坛举办的目的也在于此,“通过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帮助我们弄清什么是真正的多边主义,同时让多边主义更具有包容性”。
“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与国之间需要加强沟通与合作,以谋求共存和发展。”外交学院国家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姚遥已多次参加从都国际论坛,他认为,国与国之间的沟通不仅在于领导层的沟通,更需要民间力量的沟通。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国际关系的演变存在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增进民意沟通十分必要。
姚遥表示,从都国际论坛举办至今,见证了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一直注重民意的发声与表达,“我相信通过这个论坛,我们可以把什么是多边主义讨论得更清楚,从而更好地推动国际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本报广州12月4日电 本报记者 吴春燕 唐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