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02日 星期六

    我科学家解开黍稷“身世”之谜

    首次从分子层面证明中国起源说

    作者:本报记者 杨舒 《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02日 04版)

      本报北京12月1日电(记者杨舒)“古道入秋漫黍稷,远坡乘晚下牛羊”,宋人韩琦在我国北方戍边时曾写下这样的丰收秋景,其中提到的黍稷正是老百姓熟知的糜子,也称黍子、大黄米。然而,学界对这一古老作物的“身世”却一直存在争论。黍稷起源于何处,是印度、中国还是阿拉伯地区?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构建了首个黍稷高质量泛基因组和遗传变异图谱,首次从分子层面证明,黍稷单独起源于中国。相关成果于北京时间1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刁现民介绍,黍稷是我国最早驯化栽培的农作物之一,早在8000年前的河北磁山地区就有先民大量种植和储藏。如今,这一作物已广泛栽培于亚洲和欧洲的半干旱地区。对它的起源地,学界曾有多种说法,但从考古角度看,我国确是世界上黍稷考古发现最早、遗迹最为丰富的国家。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干旱等极端天气频发,为保障粮食安全,育种家急需寻找和培育更多具有适应性的粮食品种。与水稻、小麦、玉米等传统主粮作物相比,黍稷生长周期短,耐旱、耐盐碱、耐贫瘠性强。但目前,科学家对黍稷品种资源的起源、群体遗传结构、基因组变异等基础问题尚不清晰,无法以此为基础,开展育种工作和产业发展。

      针对这一难题,研究团队在对全球516份黍稷核心种质资源群体结构进行解析的基础上,组装了32份高质量基因组,发掘了139个黍稷重要农艺性状相关位点和基因,最终构建了首个黍稷泛基因组和迄今最为全面的高质量基因组变异图谱。通过对黍稷基因变异“历史脉络”的清晰梳理、研究,研究团队证实黍稷是单独起源于中国的作物,并在漫长的岁月中,通过我国西北地区逐渐传入中亚和欧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