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双高计划”“A档”建设单位,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入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融合发展,积极发挥“双主体办学”的产教融合资源优势,在促进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四链联动”中,完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协同发展育人体系,探索高职院校科教融汇育人新路径。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创新教师发展与学生培养机制
学校以促进教师科研发展、创新学生培养机制为具体抓手,积极将新技术和掌握新技术的人才送到企业和农村一线,推动形成科技支撑教学改革、教学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广的双向赋能格局。学校融合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工作,通过“揭榜挂帅”机制组建29支跨学科、跨领域、多层次的科研创新团队,实现科研专业教学结合、与创新创业项目结合,以科研实践教学活动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和特色人才培育,成果显著。2022年,学校从2000多名候选人中严格选拔出395位学生担任科研助理,深度参与科研工作;指导学生参加多项技能大赛,累积60余人次获奖,培养了一批新时代优秀人才。
推进产科教一体化
构建“教学+科研+服务”综合体系
学校针对产业供给端与消费需求端的痛点问题,围绕区域和行业发展难题,整合现有国家级、省级平台与教学团队,推进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一体化发展,构建集教科研项目孵化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教育教学+科技研发+社会服务”综合体系。学校打造12个数字经济高技术服务业专业集群,推动实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人才培养;确立15个研究方向,投入5000余万元支持科研创新团队研究引领性、系统集成性和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结合电子商务、财务、金融等场景,学校为鲁商集团等企业开发完成近10种RPA机器人;借助神经营销科研平台,开发数字商超元宇宙场景下的客户行为分析系统等,累计服务企业180多家。目前,学校已建成1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省级研发中心、1个省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2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以及省、市院士和泰山学者工作站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科研平台体系,构建了国家、省、市、校四级产学研技术技能积累载体,在“以科促教”“科研育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双线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立产权保护体系
提高学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价值
学校初步形成科研支撑教研与社会服务、教研支撑教学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反哺科研与教学的良性循环,推进产科教一体化发展,积极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动科研创新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22年,学校在山东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指导下建成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规范成果归属,完善成果转移转化管理体系与机制。通过全面开展商标管理,进一步发挥“山商”“山商人”等品牌效应,健全商标在教育、科技、工商、管理等26个领域的注册与管理,有效促进学校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成果丰硕。目前,学校跨境物流品控技术已成功从蒙阴蜜桃向云南荔枝、新疆香梨、山东大葱等转移转化;水产品驯化唤醒技术已树立无水活鱼运输里程碑,现已向波士顿龙虾、莱州螃蟹等海产品进行技术迁移,已获得数十种水产品无水保活技术参数。
未来,学校将积极投身“一体两翼五重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持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建设,牵头或共建多个市域产教融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及科教融汇共同体等,在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中发挥“双高”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王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