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妈妈你快看,这个陶碗是我和同学一起做的。”11月24日晚,在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里,刚上完陶艺课的三年级学生郑宇涵正在给家长展示她的“大作”。
“以前,孩子们四点半放学,很多家长都还没下班,接送孩子成了难题。请保姆和上托育班都是一大笔开支。”郑宇涵的妈妈告诉记者,现在学校在下课后,开设了许多特色兴趣课,孩子不仅学到了东西,家长们也不用再为接孩子犯难。
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福建省福州市教育局将课后服务提质增效工作作为推动主题教育为民办实事走深走实的具体举措,聚焦急难愁盼,当好师生“解忧人”。为更好地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福州市教育局领导带头深入学校教学一线,到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中进行走访调研,了解大家的实际需求和困难。
11月初,围绕制约课后服务规范有序开展的问题,福州市教育局等八部门联合出台指导意见(试行),对体育类、文化艺术类、科技类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市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进行规范。根据指导意见,非学科机构进入校园提供课后服务须遵循公益性原则,不得对课后服务代收费加价、获取收益,严禁带有任何商业推广和商业隐含元素。由非学科机构提供的特色课程,须以家长自愿报名、学生主动参加为前提,严禁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与课后服务。
“本学期根据市教育局的指导,学校率先尝试通过法定招投标的方式,与第三方非学科类型校外培训机构展开合作,开设了‘阳光体适能、美艺素养、科创思维、非遗课堂’等特色兴趣课,做到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晚托课后服务参与率高达96.4%。”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王卫红表示,学校一直把课后服务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来指导、监督,号召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学校党总支还不定期开展师生、家长满意率调查,确保课程有序开展,保证“减负不减质量”,真正让家长感到满意。
近年来,在全市实现“5+2”及“2+N”(“2”即作业辅导和体育活动两项基本服务,“N”即特色集体活动服务)课后服务全覆盖模式的基础上,福州市教育局进而推行“2+3”课后服务模式,指导学校结合学生需求、校情学情与特色资源,进一步落实在教育“双减”中做好体育、科学与文化艺术教育加法,丰富学校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据了解,2023年秋季,全市城区开展“2+3”以上课后服务模式的学校有289所,占比96.98%,开展科学教育类课后服务的学校有284所,占比95.3%。
“我们要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就要对着困难想办法,对准问题找症结,去化解老百姓的急难愁盼,让他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福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游昕表示,接下来,教育局将继续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开阔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提升服务品质,牵头打造课后服务工作的福州品牌。
(本报记者 冯家照 高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