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科技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着力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主渠道作用。学校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的体验式教学新模式,不断激发和调动学生情感,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感悟、建构知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文化育人 增强课程思想性
文化在涵养思想、立德树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深刻把握文化育人内涵,通过开展文化教育,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引导青年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验式教学中,通过情景体验,让学生在看得见的场景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切实感受文化的感召力和生命力,引导学生自觉弘扬优秀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学校充分利用中原优秀文化资源,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到商都遗址博物馆、列子故里、河南省博物院、郑州二七纪念馆、中原英烈馆、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红旗渠纪念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等基地参观学习。通过现场参观、聆听讲解、疑惑解答、沟通交流等环节,让学生感受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思政课文化育人功能,增强课程思想性。
党史育人 彰显课程理论性
学校一直坚持将党史学习融入思政课教学中,鼓励教师在党史教育中把思政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让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有效把握课程的历史逻辑,提升课程育人实效。在思政课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围绕光辉历史、革命故事和革命精神创设情境,通过“时空穿梭”情景剧表演、“百年对话”舞台剧展演等,让学生重温革命先辈为民族复兴砥砺前行的峥嵘岁月。通过情境体验,进一步彰显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在体验中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深刻领悟。
情感育人 提升课程亲和力
学校坚持问题导向,推陈出新,打造以“课前互问、课中互鸣、课后互促”为主要环节的思政课互动体验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稳定循环互动。“课前互问”以章节预习为基础,以“学习通”和班级群为平台,教师和学生在平台上互留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充分、更有针对性的备课,学生根据教师留下的问题提前了解章节重点难点。“课中互鸣”以教学目标为牵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情感,启智润心,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情怀,提升学习主动性。“课后互促”以效果反馈为目标,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总结学习中的成绩与不足,实现共同进步。学校努力实现“理论知识易入脑,情感共鸣能入心”,通过互动体验,实现老师与学生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的紧密联系,增进学生与老师的情感沟通,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程的亲和力。
平台育人 强化课程针对性
关注学生学习期待,做好学情分析,是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内在要求,也是强化课程针对性的关键。学校坚持以生为本,积极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教学育人平台,根据学生专业背景、兴趣爱好、能力基础,因材施教,打造个性化的思政课体验式教学,不断完善实践育人体系。在个性化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专业等方面的差异,围绕学生的思想困惑,结合时代发展变化,将统一的教材体系转化为鲜活的个性化教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同时,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目标走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教学中心,根据不同教学目标、章节重点和个人期待,进入不同功能厅体验学习,实现理论讲授与课程实践的无缝衔接、学生需求与个性体验的高度契合、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相辅相成,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
经过探索与实践,学校成功将思政课体验式教学打造为连接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的桥梁,实现“以体验促进学习,以学习带动实践,以实践积累经验,以经验助推体验”的良性循环。学校开展的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一般项目“基于新媒体新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应用研究”(2021SJGLX983),有力推动了思政课体验式教学的开展。
深化改革创新是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的重点,也是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关键之举。未来,学校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秉持“以生为本、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坚持守正创新,以学校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为主要平台,以增强学生获得感为切入点,积极打造思政课体验式教学特色品牌,切实提升思政课质量和水平,不断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秦小刚 陈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