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
“我们村的空气卖了好价,45元一吨。”11月24日,罗京站在村口的百年红豆杉树下喜滋滋地对记者“炫耀”,他身后的山坡上层林尽染,如同打翻了的颜料盒,唯独满山竹子绿油油的。
见记者疑惑,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石门乡竹岭村第一书记罗京拿出一份合同,上面赫然写着,“通过安徽省生态产品交易所平台,转让碳汇量220吨,总价9900元”。罗京说:“11月14日签的协议,当天钱就到了村集体账上。”
竹岭村是典型的“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徽州山区村落,现有1.5万亩竹林。“这些毛竹蕴含丰富的碳汇资源,总固碳量达7万余吨。”罗京告诉记者,11月初,驻村工作队了解到,2023年创意黄山发展大会“零碳会议”即将召开,就积极与会议主办方联系,希望达成碳汇交易,用于中和2023年创意黄山发展大会会议碳排放。
“没想到真成了!”罗京说,首批交易收益作为村集体收入,将用于竹林的管理升级,“7万吨的固碳总量,陆续能卖300多万元,到时候村民就可以分红了”。指着望不到尽头的竹海,罗京说:“绿色银行。真真的!”
(本报记者 常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