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1月24日 星期五

    【这些暖心故事④】13万颗红豆

    作者:本报记者 韩业庭 赵秋丽 《光明日报》( 2023年11月24日 01版)

      【这些暖心故事④】

      “还跟上次一样,剪短点、削薄点?”理发师赵晓凤从包里拿出围布抖了抖,弯下腰,熟练地给老潘围上。

      老潘名叫潘维忠,是山东省东营市辛店街道萃苑社区居民。70多岁的他,长期卧病在床。躺着,这就给理发师增添了工作难度。

      使不上劲,赵晓凤只能双腿跪在地上剪。

      老潘满脸歉疚:“您都82了,比我还年长好几岁,每次都让您跪着,心里真不得劲……这些年多亏有您!”

      有着50年党龄的赵晓凤,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理发师。

      1969年,赵晓凤跟随部队复员的丈夫来到胜利九二三厂(现胜利油田)。那时候,条件有限,工友们头发长了没地方理。有理发手艺的赵晓凤,便自告奋勇义务帮大伙儿理发。这一理,就是54年!

      手巧、心善,“晓凤姐”渐渐成了工友和街坊们离不开的“专属”理发师。

      “有一次,一个老人病危。他女儿给我打来电话,希望最后再给父亲理一次发。我挂上电话就直奔医院。”赵晓凤动情地说,“在这个时候,人家跟我开口,说明对我信任。”

      因为这份信任,大伙儿都把“晓凤姐”当作自家人。谁遇到了烦心事,都喜欢找她坐一坐聊一聊。

      经年累月地为大家服务,“晓凤姐”感动了很多人。“晓凤姐,我刚刚退休了,有的是时间,跟着你,现学理发来得及不?”“晓凤姐,我也是理发师,路远的活儿,我替您跑!”……一位位热心人特意找上门,想跟着赵晓凤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赵晓凤高兴得手一拍:“我正想请更多的人一起干!人多力量大!”

      2011年,在萃苑社区党员服务社的张罗下,“晓凤义务理发室”成立了。

      最近,赵晓凤更开心了:大力推广“晓凤义务理发室”为民办实事,被当地列为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举措。在辛店街道党工委的帮助下,理发室服务点拓展到了18个,招募志愿者超过300人,服务项目也由单一的理发扩展到针灸推拿、收拾卫生、心理疏导等。

      “晓凤义务理发室”有一张定期更新的日程表,密密麻麻标注着每天要去的社区。每到理发时间,老人们都早早下楼等着。像潘维忠一样卧病在床行动不便的老人,赵晓凤把他们的信息一一记在本子上,每月固定时间上门服务。现在,本子上已经有近200个名字。

      “所有人理发都免费吗?”“对。每次理完发,我们就往瓶子里放一颗红豆。”赵晓凤伸出一根手指头,笑着对记者说。

      现在,“晓凤义务理发室”已经积攒红豆超过13万颗。

      (本报记者 韩业庭 赵秋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