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三全育人” 赋能高素质人才培养

    作者:黄国健 罗生芳 《光明日报》( 2023年11月23日 03版)

      近年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瞄准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坚持“以现代商贸类专业为主体、以服务农村现代流通为特色”的办学定位,将学校党建与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结合,系统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积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财经商贸人才,赋能产业升级,服务乡村振兴。

    加强党建引领 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党建与教育事业一体化推进,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全员协同参与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构建“三全育人”制度体系。学校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牢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将党的领导贯穿“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全过程,先后出台《学校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细则》等文件,充分发挥制度的引领和保障作用。

      “强化五基”“提升三化”,打造政治强、业务精的教师队伍。学校以专业群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等为抓手,拓展“党建+”模式,推动实施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提升行动,实施党员干部素质提升计划,通过干部培训、学历提升,培育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的教师队伍,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

      整合“大思政课”资源,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学校与百色起义纪念馆、昆仑关战役博物馆等共建特色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助推馆校跨界联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创新开展“经贸开学第一课”“红色供销”“音乐思政课”等多元化的思政实践活动,打造“经贸‘N+1’思政教育大课堂”品牌,坚持不懈强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

    深化机制创新 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学校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建设,扎实落实“党建引领、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立体交融”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社会实践与技术服务协调并进,不断提升育人质量。

      抓好“队伍联动”,推进全员育人,凝聚多主体育人合力。学校组建党务干部、思政教师、辅导员、专业教师、企业导师、项目导师、生活导师等构成关键育人队伍,建成专家工作室7个,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2所,推动全员育人落地落实。学校拥有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自治区教学名师10余人、广西高校思政教育杰出人才支持计划5人,获其他思政类教学奖励60余项。

      聚焦“重点领域”,推进全过程育人,实现“五育并举”落地见效。学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新生启航、榜样领航、毕业远航“三航”工程,建立学生全过程育人价值引领链。构建“思政素养+通用能力+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开发人文素养、幸福教育、生涯规划、劳动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方面通识课程100余门,完善融德育、美育、劳育、体育、跨文化交流的全流程通识育人架构。

      把牢“关键环节”,推进全方位育人,打造立体式全融通的思政平台。学校融通育人资源及载体,加强协同联动,拓展育人模式,立足“第一课堂”,开辟“第二课堂”,打通“课内+课外”通道,将专业知识嵌入校园文化、社会服务、行业调研等活动,加强学生思政教育与技能培育的有机融合。拓宽育人路径,打通“线上+线下”通道,依托“学习强国”等线上平台,探索云端授课新模式,全方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发挥实践优势 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学校面对新时代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要求,着力从“国际交流、服务三农、志愿服务”三个维度推进“三全育人”的实践创新,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在主动融入社会实践中充分发挥校企合力、社会协同的积极作用,有效提升育人协同效应。

      积极推进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与合作。学校主动面向东盟开放合作,联合国内外200多家单位,打造纺织服装领域的“衣路工坊”、传承中华烹饪文化的“伊尹学堂”、数字经济领域的“电商谷”三大国际合作平台,累计培训东盟国家技术技能人才50000余人次。

      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服务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学校聚焦电商发展,创新“校政行企研”协同育人新路径,打造“数商兴农”“福绵裁缝”教育品牌,开展“供销大集”活动,形成“送教下乡、送教入园、送教进厂”技能培训新模式。近年来,学校师生实践团队开展助农直播200余场,服务覆盖广西18个市县,助力农产品销售2000万余元,帮助广西玉林市福绵区培训纺织产业工人3000余名,带动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创业,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优化志愿服务品牌,创新志愿服务新模式。学校以广西红十字文化传播基地建设、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培育为抓手,推动师生志愿服务常态化、项目化、品牌化、多元化,培育出一批讲政治、党性强、有情怀的志愿者队伍,教师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率达75%以上。近年来,学校完成各类志愿项目21个,开展活动200余次,服务群众40000余人。

      未来,学校将继续加强党建引领,大力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坚持德育为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不断完善财经商贸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作者:黄国健 罗生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