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对中国投出的“信任票”

    作者:本报记者 蔺紫鸥 《光明日报》( 2023年11月23日 12版)

      巴以新一轮冲突自10月7日爆发以来,已造成双方超1.55万人死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11月20日至21日,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外长联合代表团访华,与中方就推动当前巴以冲突降温等问题深入沟通协调。中国是代表团国际斡旋的第一站。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表示,从北京开始的这轮访问,将是执行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领导人联合特别峰会所达成决定的第一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1日表示,会谈中中方指出,当务之急是全面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大有关决议,立即停火止战。中方作为安理会轮值主席国,将继续同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加强协调,凝聚共识,推动安理会就加沙局势进一步采取有意义的行动。

      外长联合代表团将此次国际斡旋首站选在中国,体现了对中国所持公正立场的高度认可,也是对中国投出的“信任票”。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中国坚定支持停火止战、保护平民、人道救援和“两国方案”,与广大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立场高度一致。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田文林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外长联合代表团在巴以冲突持续升级的节点访华史无前例,表明中方一直以来的政策符合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共同心声,反映出各国要求公正和平的愿望。“中国的表态在世界各国中显得弥足珍贵,主持公道的国际形象越发凸显。此次访问首站选在中国,是对中国高度信赖的具体体现。”

      从代表团阵容可以看出,成员级别高且代表性强,有冲突当事方巴勒斯坦政府代表,也有地区大国沙特、埃及等,更有代表57个成员的伊斯兰合作组织。这充分显示了此次代表团解决巴以问题的决心和力度,以及对中方为实现公平正义发挥更大作用的期待。

      长期以来,中国为维护中东地区和平稳定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为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对中国的信任打下深厚基础。今年3月,在中国斡旋下,沙特与伊朗实现历史性和解,并恢复外交关系,在中东地区掀起“和解潮”,推动也门等地区热点问题降温。田文林认为,从沙伊复交到巴以问题磋商,体现出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持续扩大,在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越发重要,地区国家“向东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中国作为少数能够同时与巴以问题相关方保持密切沟通、展开斡旋对话的国家之一,积极劝和促谈,为停火止战奔走,发出正义之声、和平之声。本月15日,作为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中国推动出台了一项聚焦人道关切、突出保护儿童的决议。这是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安理会首次通过决议,也是2016年年底以来安理会就巴以问题通过的第一项决议。

      21日晚,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巴以问题特别视频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解决巴以冲突循环往复的根本出路是落实“两国方案”,恢复巴勒斯坦民族合法权利,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不公正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中东就没有持久的和平稳定。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峰会后发表联合声明,敦促立即实行持久的人道主义停火。

      22日凌晨,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发表声明,宣布同以色列达成一份为期4天的停火协议。根据协议,哈马斯将在停火期间释放至少50名妇女和儿童,以色列也将释放多名巴勒斯坦囚犯。

      中国从巴以冲突本身的是非曲直和历史脉络出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秉持公道和正义推动“两国方案”的落实,是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在国际社会发挥正能量的又一次生动体现。田文林表示,如今巴以双方达成暂时停火协议,其中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就是来自国际社会,尤其是来自在中国积极推动下形成的全球南方国家的压力。“此次外长联合代表团访华以及金砖国家领导人巴以问题特别视频峰会所取得的共识和成果,是和平与正义力量发挥作用的外在体现。中国为国际社会做出了正面示范,让各国看到,要想进行更好的良性互动,遵守国际法及国际准则是非常重要的。”

      (本报北京11月22日电 本报记者 蔺紫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