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1月21日 星期二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挖掘资源优势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作者:黄红发 王顺双 王勇 《光明日报》( 2023年11月21日 04版)

      近年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目标导向,因地制宜,挖掘“光谷教师教育省级综合改革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优势,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新路径,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坚持目标导向

    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学院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将其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以内涵式发展为目标,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充分发挥思政课功能。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抓好培根铸魂之本。作为湖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改革示范高校,学院立足武汉光谷实验区,引领共同体内大中小学10多个成员单位,倾力打造大中小学同上思政大课的育人示范品牌。学院组织带领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感受时代脉搏,在学习与实践中锤炼意志、筑牢家国情怀,引导青年学生将个人价值与时代发展联系起来,树立远大志向。

      用好新媒体新技术,提升思政课改革创新活力。信息化是促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和内涵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学院围绕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热点问题,开拓“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领域,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格局,“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团队获评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院投入500多万元,建成涵盖思政课VR实践教学中心、VR教师创客中心、微课制作中心、名师研磨中心、智慧教研室、资源信息化平台等功能齐全的“数字马院”,推动传统马克思主义学院向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引领一体化区域共同体成员单位推进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方式变革,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坚持学习成果导向,打造系列思政金课。学院坚持“两性一度”标准,打造一流思政金课。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先后获评首批国家级社会实践、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线下一流本科课程。打造推出“思想道德与法治”示范教学资源包,目前,校外学生受众数量突破6万以上。学院自主开发“歌声中的党史”VR实践教学共享资源课,持续推动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

    扎根本地实际

    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保障机制

      明确权责,激发思政课区域共同体建设动力。学院通过与东湖高新区教育局协作,建设覆盖“大中小幼”各学段的“光谷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并获省级政府部门批准,成立“光谷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与实践中心”。通过发布《联席会议工作规程》等10余项规范性文件,明确各学校、主管部门、教研机构,以及广大思政课教师的权责边界。依据政策法规、部门规章,以及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导意见,建立健全思政课一体化技能竞赛、成果推荐、目标管理、绩效奖励、督导检查等制度与工作方案,为区域共同体建设的规范性和内生动力提供制度保障。

      深入调查研究,健全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学院坚持问题导向,解决思政课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实验区内,高校为中小学校遴选“发展导师”,中小学校为高校选派“实践导师”,建立互派导师工作机制。100多名导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咨询等方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掌握第一手资料。倾听一线思政课师生的愿望和呼声,建立便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善于检视问题的长效机制。

      发挥本地优势,探索“大思政课”常态化工作机制。学院依托武汉光谷区域丰富的地域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工业文化等思政课资源,以及获批的湖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教学基地资源,积极对接“武汉中共中央旧址纪念馆”“辛亥革命博物馆”“武钢一号高炉”等国家“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育人项目库,将身边鲜活的教学资源、新时代的伟大实践融入教学,探索“同上一堂思政大课”的常态化机制。

    发挥倍增效应

    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多维度协同机制

      坚持数字赋能,建设智慧教研“工作坊”。学院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云教研模式,建设光谷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智慧教研工作坊”平台,集教学App、平面媒体、社交媒体于一体,通过发起小组研究、话题讨论、直播等活动,为区域内思政课教师开展在线高峰论坛、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竞赛、教学成果展示等教研活动提供便利。同时,注重发挥各学段思政课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区域内大中小学思政课提供精准的教学服务。

      依托优势资源,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学院充分发挥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新时代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教学基地、省理论热点面对面社会实践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省优势特色学科(群)、思想政治教育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等资源优势,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采取集中培训、轮训、结队帮扶等方式,持续开展“湖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双带头人’培养项目”等,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

      虚拟现实相结合,探索思政课教学新方式。学院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国家一流课程,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团队,扎根光谷区域,走进企业、社区、乡村,探索“激发、支持、探索、分享”四环相扣的社会实践育人模式。将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与传统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学院充分发挥“数字马院”信息化平台优势,将自主开发和引进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资源,向共同体成员单位免费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融合发展的新途径。

      (作者:黄红发 王顺双 王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