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1月21日 星期二

    汇聚两国人民力量 推动中美互利发展

    作者:袁征 《光明日报》( 2023年11月21日 16版)

      【特别关注】 

      习近平主席日前在旧金山出席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并发表演讲强调,中美关系的根基是由人民浇筑的,中美关系的大门是由人民打开的,中美关系的故事是由人民书写的,中美关系的未来是由人民创造的。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间交往在中美关系中拥有难以替代的作用。人文交流是情感的纽带,民心相通是推动双边关系稳定发展的根基。中美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价值理念存有明显差异,但两国人民都善良友好、勤劳务实,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朴素追求。中美两国间人文交流的纽带为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构建起“防波堤”,在全球面临多重治理难题的当下,中美两国社会交往和人文交流不可或缺,对增信释疑、消弭分歧有着重要作用。

      历史表明,正是人民的双向奔赴,让中美关系一次次从低谷重回正道。1971年的“乒乓外交”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之后,第一个美国国会议员代表团、第一个美国州长代表团先后访华。1979年中美建交后,两国政府就推进人文交流达成了一系列协议,为中美人文交流的持续推进打下了机制性基础。此后,中美教育交流合作快速发展。据美方统计,1979年至1990年间,中国赴美公费留学生和访问学者达到6万余人,自费留学生达到4万余人。2010年,中国大陆在美留学生数量超过印度,成为美国大专院校国际学生的最大来源。1979年,美国在中国大陆发放了770个学生签证。到了2010年,这一数字上升至11.3万余个。

      2010年,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建立,标志着中美人文交流进入机制化发展的特殊时期。中方明确将人文交流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并列为中美关系三大支柱,与美方先后进行了七轮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形成宽领域、多层次、广覆盖的人文交流格局,取得了丰硕成果。奥巴马政府在实施并完成了2010至2013年派遣10万美国人到中国学习的“十万人留学中国计划”后,又于2015年宣布发起“百万强”计划,希望到2020年推动100万名美国学生学习中文。中美民间交往蒸蒸日上。

      然而,2018年美国回归所谓大国竞争战略,将中国视作战略竞争对手,中美人文交流遭遇寒流,两国间100多个对话交流机制,包括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几乎全部陷于停滞状态。受中美关系恶化和新冠疫情双重冲击,两国人员往来大幅下降,中国在美和美国在华的留学生与学者人数大幅减少。美国国际教育学会发布的《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显示,自2009年以来,中国在美留学人数持续上升,在2019/2020学年超过了37万人,占美国所有国际学生的34.7%。之后中国留学生数量连续三年下降,2022/2023学年中国留美学生数量下降至不到29万人,占比下降至27.4%。今年6月,在华求学的美国留学生总数仅有350人。此外,中美学术交流与合作也大幅减少,中国在美学者数量由2019/2020学年的42863人下降至2021/2022学年的19391人。从《自然》杂志的统计来看,在2019年至2021年发表的学术文献中,与中美两国学术机构都有隶属关系的作者数量跌幅超过20%。分析人员还发现,中美两国学者合作发表的论文数也在2022年首次出现了下降。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拉紧人民的纽带、增进人心的沟通,越需要更多的人站出来为中美关系鼓与呼。”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特别指出。国与国的交往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中美也曾隔绝对立22年,是共同的利益让中美超越分歧,是人民的愿望让两国打破坚冰。如今,中美两国间保持着284对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关系,以及最多每周300多个航班和每年500多万人次的相互往来。在中美竞争加剧的态势下,人文交流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人文交流能够发挥纽带作用,减少战略误判,防止中美关系滑向冲突的深渊。今年以来,美国新老政要、商界领袖、民间人士接连访华,习近平主席多次会见或致信美方友好人士,同他们积极互动。为扩大中美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交流,中方还宣布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在中美关系处于关键十字路口的当下,持续不断的民间交往和人文交流合作将为两国人民加强交流、增进理解、扩大合作注入强劲动力,为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未来,为防止中美正面碰撞,中美应进一步推动民间交往、加强人文交流,应逐步恢复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中美间重要的机制性协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教育交流合作议定书》应当延续下去。中美地方人文交流应当持续推进,有机结合人文交流与经济合作,推动友好省州、友好城市之间乃至多层面、多平台的沟通和交往。中美双方应鼓励两国商业团体、民间组织和普通民众间的交往,夯实中美关系的社会基础。两国有识之士应持续推进中美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中美青年交往与对话。中美两国还应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鼓励和支持两国教育机构间开展合作。

      一直以来,中美两国高层对恢复和推进中美人文交流有着明确共识。2022年11月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两国领导人认为中美人文交流十分重要,鼓励扩大两国各领域人员交往。此次旧金山峰会上,两国元首再次达成重要共识,将推出更多便利人员往来、促进人文交流的措施,包括大幅增加中美客运直航航班、举办中美旅游高层对话、优化签证申请流程等,旨在给两国人文交流提供便利,促进中美民间交往。我们有理由期待,两国人民多走动、多来往、多交流,共同续写新时代中美两国人民友好的故事,必将不断为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作者:袁征,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