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学沂蒙文化研究院自2011年建院以来,立足“定位准、标杆高、行之笃”的建院理念,坚持以沂蒙精神育人、以党建为抓手扎实推进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各项工作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近年来,研究院深入开展沂蒙精神理论研究,围绕沂蒙精神研究在平台建设、项目建设、团队建设、教学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先后在沂蒙精神研究、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沂蒙历史人物研究及沂蒙地方文献整理等领域公开发表或出版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在山东省乃至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
成果丰硕
平台建设为科研项目铺路搭桥
近年来,研究院加强平台团队建设,不断强化科学研究,强化学生实践锻炼,取得了一系列良好成果。研究院于2016年被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山东省理论工程重点研究基地——山东省沂蒙精神研究基地。2017年,沂蒙文化研究基地被山东省教育厅授予“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022年,依托沂蒙精神研究成果,沂蒙精神研究团队被临沂大学授予沂蒙精神研究创新团队;同年,被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研究基地。今年年初,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在临沂大学成立了山东根据地研究中心和中共山东地方史研究中心。
研究院不断完善科研平台,积极组建临沂大学沂蒙精神研究团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团队、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团队、临沂文化世家研究团队4个学术团队,成果丰硕。先后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4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55项;出版专著58部,发表高层次学术论文60余篇;获奖17项,其中获省级奖5项、获厅局级奖12项;发表高水平理论文章30余篇。
研究院努力推动项目建设,成绩显著。2014年,关于沂蒙精神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域下的沂蒙精神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截至目前,研究院研究团队共成功申请《华东解放区支前民工的组织动员研究》《革命文化资源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研究》《沂蒙精神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余个,成功申请省部级等项目80余个;《沂蒙精神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沂蒙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研究》等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获批山东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研究院承担的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委托项目《沂蒙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齐头并进
团队建设推动育人育才行稳致远
研究院不断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坚持政治性高于学术性的原则,构建起以党建为核心的思想政治育人机制,做到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与渗透、传承与突破,推动形成学生成长、研究院发展与党建工作“融合共生”的研究发展新机制。
在教学方面,研究院注重把沂蒙精神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扎实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创新,注重改进教学模式,推进专题教学,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在精心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上,沂蒙精神研究团队开设了校本必修课程——“沂蒙文化与沂蒙精神”。近年来,研究院强化研究团队建设,不断增强研究力量,持续提高研究水平,在著作出版、论文发表、项目申请、科研项目获奖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成果。
2018年,研究团队申报的教学成果《沂蒙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21年,研究团队主编的高校教材《沂蒙精神大学生读本》获得山东省一流教材,这是该年度临沂大学获得的唯一一本省级一流教材。
研究院逐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精品课程建设计划重点项目、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省级教育教学平台建设等工作取得显著进展。2016年以来,研究院研究团队立项省部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5项,获批省级精品课程3项;获批教育部国家级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山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首批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山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山东省青创团队1个,省级以上教学比赛获奖9项,2位教师被评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沂蒙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获山东省第八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此外,研究院获批山东省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并成立了临沂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沂蒙文化有丰厚的历史底蕴,沂蒙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未来,研究院将持续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党建引领、科研育人、平台支撑、项目推动、特色发展”的工作思路,聚焦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书写沂蒙文化和沂蒙精神研究发展的新篇章。
(徐东升 杜相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