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1月12日 星期日

    《孙子兵法》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侯昂妤 李元鹏 《光明日报》( 2023年11月12日 07版)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在海上航行。新华社发

      【讲武堂】 

      前不久闭幕的第十届北京香山论坛,《孙子兵法》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之一。《孙子兵法》6000余字,流传2500多年,在中国成为“百代谈兵之祖”,在世界上也广为传播,并不是偶然的。因为对任何思想、观念来说,历史长河之水的洗礼都是严峻的考验。凡是能够经受住考验的,都具有旺盛的内在生命力。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在于它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既是历史的,也是未来的。

    “知兵非好战”“尚武不黩武”

      综观《孙子兵法》十三篇,虽然是研究战争和战略思维规律的理论体系,却充满了“慎战”的鲜明态度。孙子出生在武将世家,生活在春秋晚期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年代,诸侯割据,战乱不休。作为明智、清醒的军事家,孙子深知战争的残酷。《孙子兵法》通篇都蕴含着“知兵非好战”“尚武不黩武”的战争观念。

      首先,高度重视战争。《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地指出战争的重大影响:“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军事家孙子从各国兴衰存亡的经验教训中,深刻体悟到战争的重要性,把战争与社稷存亡、民族安危和百姓生死紧密地联系起来。强调战争给交战双方造成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对国家和人民来说是一场灾难。“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其次,不轻启战争。孙子基于“慎战”思想,提出了用兵的三条原则:“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还明确了对将领的要求是“智、信、仁、勇、严”。孙子坚决反对穷兵黩武和无节制地扩张,主张谨慎、冷静地对待战争,强调“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指出“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追求的是“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最后,认为战争最高的标准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了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理想境界,孙子从战略层面上提出了能使敌人屈服的方法是“伐谋”和“伐交”。至于“伐兵”“攻城”则是次等的策略甚至是下策。孙子的最高理想是“全胜”:“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孙子这里的“全”,作为最高的战略目标,其地位如同老子和孔子哲学核心的“道”和“仁”一样重要,不仅指对方完整地休战降服,而且还指己方不伤一兵一卒的保全。孙子清醒地认识到,通过武力实现的攻城略地,即便是“百战百胜”,也难免会造成劳民伤财、损兵折将,这种“破胜”并非战争最好的结果,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既能够达到作战目的,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战争双方的严重损失,才是最上等的明智之举。孙子站在战争之上研究战争,超出军事战略研究军事战略,睿智地对“百战百胜”这一公认的用兵盛誉作出“非善之善者”的新论,最大的善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1772年,法国出版了第一个法文译本的《孙子兵法》。无论是近代军事思想家克劳塞维茨,还是现代战略学家利德尔·哈特,对《孙子兵法》都非常熟悉。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很多国家变成废墟焦土,很多政治家和军事家都在认真思考战争问题。尤其是利德尔·哈特,在1946年出版的《战略论》中,精选出十几条《孙子兵法》里的原话,他赞美“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完美的战略”。1963年,利德尔·哈特在格里菲斯《孙子兵法》英译本序言中说“在导致人类自相残杀、灭绝人性的核武器研制成功后,就更需要重新而且更加完整地翻译《孙子兵法》这本书了。”

      自古知兵非好战。对待战争的态度,是衡量人类军事思维理性程度的重要标尺。《孙子兵法》是一部兵书,却深刻反思先秦时期兵凶战危的社会现实,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方式。中华文化历来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孙子的慎战思想体现了中华文明“仁”“义”观,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敬畏和人道情怀。

    坚持合作共赢,实现同舟共济

      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同舟共济这个成语就出自《孙子兵法》。孙子说:“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经常交战,相互仇视。有一次吴国人和越国人同坐一条船渡河,遇到大风大浪,就像左手和右手一样相互合作、共同应对危难。这个故事启示人们,面对共同挑战、共同威胁,不论是朋友还是对手,唯一的出路在于守望相助。作为军事家,孙子面对战争残酷、较量激烈、矛盾恶化的现实,并不是一味强调竞争和碰撞,而是难能可贵地提出了合作。孙子讲的合作,不局限于盟友、朋友之间,竞争对手在面对共同挑战和灾难的时候,也应该携手互助、共渡难关。

      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我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了和同之辩的命题。西周末年的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认为不同因素相互融合才能产生万物。孔子进一步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将和而不同的主张引申到人伦关系中。浸透在中华民族中的文化基因和贯穿始终的精神主线,就是和平、合作的价值追求,就是兼善天下、协和万邦、亲仁善邻的政治抱负,就是图强不霸、知止有定的战略理念,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兼收并蓄的民族品格。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创造性地吸收了“和合”思想的精髓,主张在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差异、发展差距的前提下,推动实现各个国家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当今世界挑战层出不穷、全球性风险日益增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脱离世界安全实现自身安全,也不可能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安全。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就是坚持合作共赢,实现同舟共济。

    更好地回答时代难题,解决战略挑战

      天下大势风起云涌,历史长河奔流不息。放眼世界,我们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局势,《孙子兵法》的时代价值在于其恢宏的战略视野、深邃的战略哲思,能够从历史深处为民族复兴贡献磅礴力量。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的主题。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孙子兵法》,并不仅仅是为了增加一些军事知识和战略知识,而是为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历史眼光、世界视野和实践方法来掌握真正的战略科学和艺术,以便更好地回答当前的时代难题,解决战略挑战。

      只有正确理解和运用《孙子兵法》的辩证思维和基本原理,才能做到守正创新。北宋时期兵学理论家何去非的一段话十分有启迪意义,“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常能缘法而生法,与夫离法而会法”。意思是说,不要把兵法原理当作教条,而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灵活运用这些原理,与时俱进,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发明新的理论、新的战法,表面上看你做的事情跟原理之间好像有距离,实际上却是与原理的核心精神相吻合的,这才是理解和运用《孙子兵法》的最上层境界。

      那么,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孙子兵法》呢?一要把握《孙子兵法》慎战、止战的重要内涵。《孙子兵法》包含了中国古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学派的哲学思想和方法,阐发了在诸侯林立的复杂大环境中“富国强兵”的战略智慧。当前,世界面临重新陷入分裂甚至对抗的风险,人类又一次站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孙子兵法》短短六千言,辞如珠玉、微言大义,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气度和风骨,体现了崇道、尚义、勇武的兵学思想,具有丰厚的人文意蕴和道德情怀。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兵学倡导的重道安义、“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思想在二战后日益受到外国学者的重视。这种重视是对西方“绝对暴力”战争观的反思,是对中国传统兵学的“以仁为本”的认可,是对《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赞许。二要深刻理解《孙子兵法》的辩证思想。《孙子兵法》是一个非常全面完整的体系,最大的特点在于从哲学层面观察战争现象,揭示战争规律,提出指导战争的方法。《孙子兵法》在义与利、力与谋、物与我、全与偏、常与变、虚与实、迂与直、势与节等方面进行了辩证阐述,并指出这些辩证关系的相互转化性。《孙子兵法》运用朴素辩证的发展观,指出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孙子兵法》的哲学思辨思想是丰富而深刻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西方传统国际政治理论认为,国家之间的生存竞争必然导致残酷斗争,一国之得即他国之失,一国之进步必造成他国之威胁,大国之间必然是冲突和战争,即所谓“大国政治的悲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中华文化深谙“自古知兵非好战”,熟知“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的辩证关系,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蕴藏着解决人类战争难题的重要启示。《孙子兵法》是一部兵书,却深刻反思先秦时期的社会现实,提出慎战、不战、止战。新时代,需要借鉴《孙子兵法》等传统优秀文化,把其中超越时空、跨越国界的思想精髓提炼出来,揭示其当代价值,彰显其世界意义。通过宣扬先哲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大智慧,为世界观察和感知中华文明打开一扇窗,为超越文明偏见和误解提供一个契机,让世界了解中华民族一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渊源,为我国稳定发展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同时,也为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提供思想利器,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保护主义,抵制个别国家、政客的穷兵黩武行径,提升文化战线国际斗争水平,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概而言之,研究战争是一件重要的事,研究避免战争是一件更重要的事。思想家给了我们思想和智慧,但并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人类最高的智慧在于思考昨天、把握今天、创造明天,我们需要在反思、总结、实践中找到人类走向更美好的答案。

      (作者:侯昂妤、李元鹏,分别系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研究员、副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