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1月08日 星期三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第六届进博会国家展中国馆见闻

    作者:本报记者 刘坤 殷泽昊 《光明日报》( 2023年11月08日 07版)

      【进博会时间】 

      中国空间站、“爱达·魔都号”大型邮轮、“深海一号”大气田等大国重器模型精彩亮相,全息数字人、手术机器人、智能仿生手等新产品新技术“各显神通”,自由贸易试验区“时光隧道”全景呈现十年建设成就……

      走进第六届进博会国家展,美观大气、充满科技感的中国馆十分抢眼,吸引了众多中外观众前来打卡。今年的中国馆展览面积增至2500平方米,规模为历届之最,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为主题,重点展示了我国推进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果。

    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身系‘飞天彩带’的‘爱达·魔都号’太时尚了。”本届进博会开幕以来,中国馆展出的国产首艘大型邮轮模型成了热门展品之一。据介绍,“爱达·魔都号”总吨位13.55万吨,长323.6米,宽37.2米,最大高度72.2米。船上配有客房2125间,可容纳乘客5246人,被誉为“海上现代化城市”。

      11月4日,“爱达·魔都号”正式命名交付,标志着我国成功摘取世界造船业“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历经8年科研攻关、5年设计建造,“爱达·魔都号”研制交付,是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成果。

      当然,不只是大型邮轮,国家级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可编程量子计算系统“祖冲之号”等展品同样“吸睛”,充分展现了大国制造的硬核实力。而“数字长城”裸眼3D全息投影,以及人工智能照相馆、微信“刷掌支付”等新产品新应用,则让观众亲身体验到了数字经济的无穷魅力。

      “此外,还有很多贴近民生、反映乡村振兴成果的展品。”中国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局长、中国馆馆长吴政平说,中国馆共有500多项展品,有实物、图片、视频,也有很多全息投影和互动项目,深受广大参观者喜爱。

      正如一位观众所说,在中国馆可以感受到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产业链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

    自贸试验区建设成就非凡

      本届进博会,中国馆专门设立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十年成就展”,这是今年中国馆的重中之重。一条采用中国传统水墨画风格的“时光隧道”,全景呈现了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十年建设历程。

      “刚来到中国馆,这条‘时光隧道’就把我吸引住了。”参展商鲁女士一边拍照留念一边说,她长期从事服装外贸工作,这些年,她真切感受到高水平对外开放为相关行业带来的深刻影响。

      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2015年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设立……十年来,自贸试验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守正创新,推出了一大批基础性、开创性改革开放举措,形成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实验平台作用。

      如今,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加快向全国复制推广,截至2023年10月,已累计复制推广302项。新征程上,要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

    “中国好世界会更好”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中国馆展示了多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成果。

      “中欧班列是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吴政平说,自2013年以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7.8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运送货物超过740万标箱,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

      此外,中国馆还展示了中外合作的一些典型项目,比如,中国企业在欧洲承建的第一座大桥塞尔维亚泽蒙—博尔察大桥,被塞尔维亚人亲切称为“中塞友谊桥”。

      “我们想传递一个理念: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吴政平说,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世界提供了超大市场的新机遇、贸易投资的新机遇、绿色发展的新机遇和国际合作的新机遇。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需要各国同舟共济、共谋发展。与会嘉宾表示,中国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将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持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助力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合作共赢惠及世界。

      (本报上海11月7日电 本报记者 刘坤 殷泽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