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函照登·我也说几句】
学历和能力能划等号吗?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言而喻。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出现了种种问题,“土博士”“洋博士”的区别对待就是其一。
党中央坚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强调要“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向五湖四海的人才张开怀抱。这是吸引人才的好政策、好举措。但现实中,崇“洋”抑“土”的风气依然较盛。在人才引进、薪酬待遇、经费支持、子女教育、平台支撑等方面,同等条件下,“洋博士”总是压“土博士”一头,也因此出现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有高校豪掷1800多万元引进了23名在东南亚某国留学的“速成博士”,引发社会质疑。海外“水博士”生产,甚至形成了一个产业链。
“洋博士”为啥就一定比“土博士”水平高、能力强?
在信息不畅通的年代,“洋博士”或许比“土博士”更具国际视野、更能跟上学术前沿。但在信息高度互联互通的今天,这点优势早已不复存在。而且,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领域逐渐走向国际前列,高校办学质量也在突飞猛进,我们完全可以培养出高水平人才。
实践中,也出现了“洋博士”水土不服的情况。笔者就曾听某工程类科研机构负责人抱怨,引进来的“洋博士”热衷于发论文,但需要做具体装备研发、解决重大现实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他们更关注国际热点、学术前沿,对国情不了解,对现实需求不熟悉。”
评价人才,何须给学历贴标签,以“土”“洋”划分呢?无论“土博士”还是“洋博士”,都是接受过专业训练,在某一领域有深厚积淀和独到见解的优秀人才。我们更该关注的,是博士头衔所代表的实际能力。
突破“土”“洋”之囿,摒弃“门户”之见,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唯如此,才能让更多英才在新时代充分施展本领,迸发创新活力!
(作者:支振锋,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网友留言板
流浪的心:留学是开阔眼界、开拓思路的一种方式。要想扎实做好工作,无论“洋博士”和“土博士”,都得俯下身子。
Qinghao Li:国内一些院校和研究机构,对“洋博士”和“土博士”的确会差别对待。他们往往对“洋博士”高看一眼,在职称评定、项目申请、职业发展等方面有所倾斜。
方方方:观念没有那么容易改变,建议出台一些政策制度。
尹璐:一些学科的基础知识源自国外,相对而言“洋博士”有更前沿的学科见识和思维方式。当然,国外也有“水博士”,不管“洋”“土”,没本事都是“水博士”。
呆呆:学历确实可以锦上添花,给一个人带来更多的机会和优势。但最重要的还是实力,只要有真才实学,无论学历高低,都可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