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1月05日 星期日

    舞:千姿百态 舞敬自然

    作者:本报记者 周洪双 李晓东 《光明日报》( 2023年11月05日 10版)

        部分舞动物面具,从上至下依次为狮子头、牛头、虎头。九寨沟县委宣传部供图

        阿坝州州级非遗传承人杨黑娃正在为舞狮子头面具上色。九寨沟县委宣传部供图

        九寨沟县勿角镇英各村村民正在跳舞。杨东波摄

      海子碧蓝如天,山谷彩林如练,九寨沟又迎来了最为绚丽的秋天。在这样浪漫的季节里,漫步在彩叶飘舞的小径上,对神奇大自然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世代生活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人们,或许也常怀这样的崇敬之心,创造了灿烂多样的文化吧。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舞,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之一。

      世居于九寨沟附近崇山峻岭中的白马藏族同胞,与优美的大自然相容共生。在“万物有灵”自然崇拜的原始时期,他们便模仿各种动物的舞蹈形式,创造并发展形成了舞这种头戴动物面具,以圈舞的点踏步、穿花的踮跳步为基本表现形式的祭祀性舞蹈。

      舞的面具,主要是各种动物面具,无论是世间真实存在的动物,还是传说中的神兽,都可以成为他们的面具形象。传说中的面具种类多达百种,但历经岁月,传承至今的主要有狮子头、龙头、凤凰头、麒麟头、虎头、豹头、牛头、雕头、熊头、蛇头等十余种。

      逢年过节、喜庆日子,各山寨互相邀请,穿上彩衣,戴上面具,敲响锣鼓铜钹,驱邪祈福的舞表演就开始了。白马藏族以奇数为吉祥数,所以舞一般由7、9、11人表演。表演者时而停止时而走圈、忽而聚拢忽而散开,他们提脚踮转,转中开胯,开胸扬臂,模拟各种动物的动作,千姿百态,活泼生动。

      舞的舞蹈组合大致可分为三套动作:第一套动作叫“纽”,一般在大型的祭祀活动和神灵面前表演,包括祭祀祖神和祀山;第二套动作叫“尕”,一般在场坝里表演;第三套动作称“央”,是一套祝福的舞蹈,多用于走村串户、礼拜长辈、互道祝愿。不论哪种舞步,都展现出藏族同胞对大自然的崇拜,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心愿。

      近年来,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人们不断创新,推进舞的复兴和发展,舞的传承基础越来越广泛,在九寨沟的绝世美景中绘出一道亮丽的民族风情画卷。最近几年,九寨沟县有的村寨开始出现大熊猫面具、金丝猴面具等新型面具,赋予舞新的时代意义,展现出这一远古舞蹈“活化石”与时俱进的美好前景。

      (本报记者 周洪双 李晓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