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邦《花灯调·栽花篇》(长篇小说)
载《人民文学》2023年第10期
《栽花篇》是长篇小说《花灯调》的上部,作品将脱贫的曲折故事与主人公的不断成长融为一体,也将时代运行与西南山区民生民风的新变浑然一体加以呈现。在脱贫/共富、扶志/振兴、传统观念/现代文明之间,这座深山中的乡村,跳动着巨变的节奏,这一切被作家以文学方式收拢于笔下,微妙而实在地映现了只有这个时代中才会有的如此丰裕向好的日子。
贾平凹《河山传》(长篇小说)
载《收获》2023年第5期
《河山传》讲述了陕北农民洗河来到省会西安打工,辗转漂泊中邂逅了民营老板罗山,从此演绎出一段段小人物与大世界之间发人深省的故事。作品承袭了世情小说、笔记小说和志人小说的传统,以时间为经,人物与事件为纬,讲述了1978年至2020年间几代进城农民的生动故事。评论家孟繁华认为,此作品是“一部地地道道具有现代意识的、讲述中国变革时代经验和中国故事的小说”。
欧阳黔森《难忘花溪》(散文)
载《江南》2023年第5期
编者在推荐语中说,作者再次回到因撤乡并镇而消失了的花溪乡,重温了昔日在此山水间的所见所遇。当年,他以地质工作人员的身份行走花溪,有一天被山坡上白发老人艰辛劳作的一幕深深触动,在心底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这印记,成了他的人生滋养,也化作了他对这片土地和这些村民的无限深情。文中呈现的故事,贯穿着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珍贵而朴素的情感。
姚宝瑄、刘杰《夏至》(剧本)
载《山西文学》2023年第11期
作品以近代山西人物渠本翘的故事为写作原型,讲述了渠本翘和山西大学堂、上海译书院的故事。作者姚宝瑄曾写作过《立秋》和《清明》的剧本,《夏至》是他“时令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作品。卷首语中说,“观竿无影”的祖先训诫,学堂没有教过的道理,无声宣泄在看似普通的日常生活里。不必刻意制造剧情,一个时代知识分子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都在具体的行动中彰显了出来。
于晓威《海岛》(短篇小说)
载《滇池》2023年第10期
作品讲述了主人公“他”和顾蒂、小米等人在一个海岛发生的故事。李彬彬在同期配发的评论文章中说,《海岛》中能够看到于晓威对时间和时间长河中被抽离的生命和此在的思考,在迷茫和虚无中对诗与远方的向往和对精神力量的寻找,他将它们投置于笔下的人物处境与命运里。唯一能确认的是,庸常乃至破败的生活终究不能湮灭个体对希望的追寻,活着本身就是对看不到结局的未来的抵达。“在有过暴风雨的夜晚,那个灯塔一定是亮的。”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小辑
载《山花》2023年第10期
小辑选登了蒋兴勇的《桥之魂》,陈丹玲的《谁把老屋举过头顶》,方洪羽的《一条长龙跨山河》,赵以琴的《笑得更美更甜——花茂记》,朱登麟的《源远流长》五部作品。小辑文章或通过散文的形式写近年来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奇迹,或通过百姓之口书写当地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
“诗画广西·记录平陆运河”专辑
载《广西文学》2023年第10期
该专辑下设诗歌和散文两个小辑,作家们实地探访广西平陆运河,围绕运河建设的主题,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展现平陆运河两岸的山水形胜之美、历史文化之美、开拓奋进之美。既有《海盐北上》《草木深》《时间之河》《一条河流把自己推向大海》等诗歌作品,也有《当一条河融入另一条河》《仿佛一道电光》等散文创作,让读者通过文学的方式来了解这一处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
(谢云开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