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冯骥才,特别欣赏天津的市井文化,欣赏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息。他在小说中对天津、天津人和天津饮食的观察、赞赏,比比皆是。
天津人被调侃作“卫嘴子”。天津人不仅能说,而且会吃。就拿相对简易的早点来说,天津人从中品出的生活滋味可不少。
生活在天津的人都有口福。老百姓的日子红火,城市也显得生龙活虎。天津的早点,不仅用来填饱肚子,更体现了城市的性格,彰显着天津人的精气神。
天津的早点寄寓着达观。氤氲的烟火气之间,看天津大哥大姐摊煎饼,挥舞着铲子,干净利落,堪称一种艺术享受。摊好的煎饼,加一根馃子,淋少许酱豆腐的汁,再把面酱一抹,咬上一口,滋味就出来了,那叫一个美。吃包子又是另一番情形。一屉包子上桌,热气腾腾,配上稀饭,撒几粒红豆绿豆,生活的色彩也就溢出了。
天津的早点也隐含着效率。老豆腐、锅巴菜、面茶、馄饨、卷圈,既可当饭单独吃,又可稍微多加点儿盐当菜就着烧饼、馒头、大饼吃……最绝的是大饼卷鸡蛋,衍化成“大饼卷一切”,寓意“卷啥有啥”“吃啥有啥”。天津的不少早点,都适合边走边吃,虽未必符合养生要求,但绝对省时高效。
天津的早点更体现着创新。单说“馅食”,就变化出无数品种,除了常见的饺子、包子、云吞、馅饼、炊饼、肉龙、豆沙包,还有烧卖、锅贴、回头,可谓多姿多彩。普通的煎饼馃子,近年来还和海鲜搞到一起,虽有人说缺乏老味儿,可喜欢者大有人在……天津的早点,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人们口味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这种改变就是创新。岂止制作美食需要创新?如今天津的各项事业要想取得新的突破,更需要注入创新活力。
(作者:王振良,系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天津地域文化研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