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0月30日 星期一

    青岛高新区: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

    作者: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本报通讯员 刘文研 《光明日报》( 2023年10月30日 04版)

      一条路修了4年开通不了、招商人员4个月不主动对接企业,这些阻碍营商环境建设的桎梏要如何打破?

      日前,山东省青岛市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接到反映,称高新区某道路项目负责人在施工方多次要求付款的情况下,迟迟没有采取措施解决工程款不足的问题,致使施工方消极怠工,一条路修了4年。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迅速介入调查,对政府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这条一再延期的道路于10天后正式通车。

      “2019年山东省进行了功能区改革。改革之初,青岛高新区干部平均年龄35岁,大学本科以上占98.7%,干部队伍基础非常好。但也正因为年轻,干部历练少,作风不扎实、能力不足、纪律规矩意识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书记马刚说,近年来,高新区持续开展干部队伍“作风大扫除”活动,全面清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从根源上治理不敢担当、浮于表面、推诿扯皮等问题。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为全面提升园区营商环境,高新区从市场视角出发,建立“让企业家来评价”机制,邀请企业家担任营商环境监督员,设立68个“营商环境监测点”,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线上问卷、窗口暗访、登门走访,形成园区营商环境“体检报告”。以此为依据,督促高新区管委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企业端反馈的产业链、融资等方面的19项问题和建议,细化为37项目标任务、74条提升举措,积极创建市场主体满意的营商环境。

      此外,青岛高新区制定“正面清单”,针对工作中难以把握的问题,边研究边答疑。推出“激励保护机制”,开展“事前容错”,将新办法、新举措在事前纳入容错机制,鼓励干部放开手脚先行先试。针对容错有顾忌、不敢轻易尝试的状况,推出“容试办法”,进一步下放权力、简化程序,从起点较低、风险较小的事项做起,鼓励部门开展“短平快”小改小革小创新。

      容错制度的实施,充分激发调动了高新区广大干部干事的积极性,高新区营商环境优势愈发凸显,一批改革创新成果陆续推出:“高新贷”已累计为96家企业实现融资3.7亿元;全市首创“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服务体系,为13个项目实现“承诺即开工”,将项目落地周期压缩60%以上。除此之外,青岛高新区还创新实现了市场主体全覆盖“零成本”开办、率先推行工业项目“用地一件事”、施工许可领域“五个一”改革目标等。

      多措并举下,青岛高新区营商环境优势愈发凸显。今年以来,高新区共引进占地类项目8个、载体类项目205个,10亿元以上项目增长133%,创下了平均一月一个大项目、一天一个小项目的招商引资新速度。

      (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本报通讯员 刘文研)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