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行动看中国】
开栏的话
人人充分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伟大梦想,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我国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权保障水平迈上新台阶。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从今天起,本报开设《人权行动看中国》专栏,为读者讲述发生在大江南北的人权故事,一起见证百姓身边可知可感的新变化、实实在在的新收获。
“你站在那块石头上,往左一点,三、二、一!”今年“双节”假期,在西藏拉萨南山公园,来自浙江的游客正在“布宫镜湖”景点游玩拍照。“很多旅行攻略都推荐了这里,昨天刚到拉萨,今天一早我们就来了。这里像是一个秘境。”游客兴奋地对记者说。
南山公园坐落于拉萨河南岸,园区面积1600余亩,是拉萨市实施南北山造林绿化工程的成果之一。在“布宫镜湖”拍摄布达拉宫倒影、登顶南山公园和“祖国万岁”合影、赏拉萨全景成为游客游览南山公园的“必刷项目”,就连拉萨市民也把南山公园当成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我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把和南山公园‘祖国万岁’的合影当成自己社交平台的头像。”拉萨市民格桑告诉记者。
漫步在南山公园,秋意正浓的山坡铺满青绿与金黄,沿步道缓缓而上,环顾四周,风景秀丽,流水潺潺,远处的布达拉宫雄伟庄严。很难想象在10多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久毛措介绍,在实施南山山体造林绿化工程前,这里还是草木不生的荒山。“海拔3900米,把树种到这样的山体上谈何容易!”她说,在此处造林最大的困难是水源,当年施工造林时专门安装了不少水泵;在石头地上给树挖坑也不容易,造林队员就用电钻一点点试。
“选择造林树种时,我们严格按照高原地区立体性山体造林的标准进行筛选,运用多项种植技术增强树木抗旱抗低温和保水能力,保证树苗成活率。”拉萨市林草局党组成员李宝平说,工程建设之初,他们先后在不同海拔、不同类型的土地进行不同季节的人工造林试验,有针对性地试种了不同苗木来源地和不同规格的乔木、灌木20余种,逐渐摸索出适宜南山山体造林绿化的苗木品种、规格、栽植技术和管护措施。
南山山体造林绿化展现了拉萨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和成果。2022年,西藏印发《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0年)》,计划用10年时间完成营造林206.7万亩。据统计,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年均可新增储水约4980万吨,固碳量22.91万吨,释氧量19.30万吨,保肥量2.71万吨,年生态价值14.85亿元。以绿增景、依绿增收、靠绿振兴。拉萨城市周边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本报记者 殷泽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