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0月23日 星期一

    陕西科技大学:强化“新轻工”特色 服务行业转型发展

    作者:蒲永平 汪钊 鲍艳 《光明日报》( 2023年10月23日 12版)

      陕西科技大学是陕西省国家“双一流”培育高校,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是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和陕西省培育建设的一流学科。学校始终坚持“立足轻工、丰富轻工、跨越轻工”的发展道路,以“调结构”为着力点,强化人才培养核心地位,努力实现以“新轻工”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

    坚持需求导向 构建交叉融合学位授权结构

      围绕“创新轻工、品质轻工、特色轻工、技能轻工、绿色轻工、放心轻工、智慧轻工、时尚轻工”八大战略需求,学校着力构建面向轻工行业关键领域的学位授权结构,实现以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为中心的“双向交叉融合”。以轻工技术与工程为主干学科,以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为支撑学科,建设轻化工优势特色学科群;在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下自主设置轻工装备及控制、轻工信息与人工智能、轻工技术经济与管理、生物质化学与材料工程等4个目录外二级学科,实现轻工学科内涵的向外拓展;在支撑学科下自主设置轻化工过程系统工程、资源与环境化工2个目录外二级学科,实现支撑学科向轻工学科的延伸;在学科间自主设置轻化工应用数学、人工智能技术、功能高分子化学与技术、光电系统与控制4个目录外交叉学科,深化学科交叉融合。

    坚持目标导向 建强“轻工+”研究生培养方向

      以满足新时代我国轻工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培养服务轻工行业需求的“轻工+”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学校持续巩固高性能纤维基功能材料、绿色造纸与生态皮革、生物质能源与材料、纤维化学基础理论4个主干培养方向的优势地位;设置柔性电子与器件、地方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轻工助剂化学与技术、功能发酵食品与大健康、轻工绿色过程与低碳制造、轻工装备及控制、轻化工过程系统工程、轻工信息与人工智能、轻工创意设计、轻工技术经济与管理10个新兴交叉研究生培养方向;通过“一院一方向”“加挂第二院名”“配备专属招生指标”“按照培养方向招生”“培养过程全程跟踪”等措施,保障并建强“轻工+”研究生培养方向。

    坚持知识融合 创新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大力构建厚基础、拓理论、重前沿的“三维融合”网格化课程体系。设置满足单学科专业理论要求的“学科基础课”,完成知识体系的纵向衔接;设置“大类特色课”“学科交叉课”,完成从单学科到相近学科知识体系的横向拓展;设置“学科前沿课”“实践案例课”,完成知识体系向学科前沿、实践前沿的渗透,通过核心课程网格化分布实现3个维度课程之间的相互支撑与融通。学校实施学位论文与研究项目相结合的“一线多点”式培养方式、围绕主干学科方向、新兴交叉学科培养方向,遴选以轻工为核心的交叉学科研究前沿及服务轻工行业转型升级重点领域的“种子”科研项目,以培养过程与研究项目的紧密结合为主线,把握培养过程关键“节点”,有机结合培养全过程与“种子”项目,保障学科交叉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资源优化 持续对接差异化人才培养需求

      学校建强基础理论型、科技前沿型和应用实践型校内导师队伍,建立学科领军型、学术骨干型和企业实践型校外导师梯队,实施校外导师、跨学科导师、第二导师等导师组协同指导制度。统筹各类型学科建立实践教学、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创新创业4类育人平台,将教育教学环节及内容关联至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平台,以成果的贡献和价值为标准对接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平台,实现集攻关和协作推广的“一体化”育人支撑。优化各类型奖励与荣誉,建立“奖优、助勤、资新、励能、树典”五维度激励体系,以博士、硕士学位培养要求为基础条件,按照“保基础、促特长”的思路,实现创新成果的互认,脱钩创新成果与学位论文质量,通过兴趣激发、特长展现、潜能挖掘等方式促进个性化人才培养。

      (作者:蒲永平 汪钊 鲍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