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8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0月16日 星期一

    学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

    作者:张东刚 《光明日报》( 2023年10月16日 08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近日,中宣部会同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出版。这部教材,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统编教材,集中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时代课题、引领实践发展、推动伟大变革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对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具有重大意义。高校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学好讲好教材,巩固扩大主题教育成果,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引导青年学生深刻体悟思想的力量,更加坚定地沿着科学理论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深刻把握《概论》出版的重要意义

      《概论》的出版是党和国家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建设的重要成果。建设教育强国,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关键教材的有力支撑。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党的创新理论进入教材,始终是教育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概论》围绕“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六个必须坚持”等内容体系,推动理论成果向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教材体系转化,结构清晰、体系鲜明,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权威用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重点研究阐释我们党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的原理性理论成果,把握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概论》全面系统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发展的基本脉络、主要内容及其完整的科学体系,体系化、学理化地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变革的过程中,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为青年学生深刻理解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提供了全面指引。

      科学理论只有走近师生、武装师生,才能更好地体现价值、彰显力量。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作用,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以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娓娓道来的语言风格阐述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概论》遵循教育规律、突出教学导向,注重贴近青年学生认知特征和接受习惯,用朴素的语言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刻意蕴,体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一体化育人要求,有助于引导青年学生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这一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接续奋斗者,也有助于激发全党全社会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热情。

    2.学好教材,更好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

      努力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把道理讲准是前提,讲准道理离不开对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精准把握。教材是知识的载体,课程标准是导向。吃透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是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的基础和关键。《概论》集中呈现了新时代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与既有文献和原有课程教材体系实现了良性互动。因此,要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内容与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结合起来、对照学习,扎扎实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努力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紧密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理论创新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而不是坐在象牙塔内的空想,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发展真理,用实践来实现真理、检验真理。只有结合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结合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丰富实践成就学习《概论》,才能准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从实践中产生、指导实践、接受实践检验的,才能说明它的指导性、科学性。

      针对重大现实课题,直面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准确把握和科学回答重大时代课题的理论结晶。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人类社会面临许多亟须解决的共同问题,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也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重大课题,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给我们提出的新考题比过去更复杂、更难,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交答案。《概论》科学揭示了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重大原则方针,全面展现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学好《概论》,要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回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研究解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

    3.讲好教材,全方位系统化推进《概论》进课堂

      打造思政“金课”,在讲准、讲深、讲透、讲活上下功夫。《概论》的编写出版实现了由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的转化,课程建设则承担着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任务。要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全面抓好思政课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创新等环节,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整体提升思政课建设质量和水平。坚持把“讲准”作为前提、“讲深”作为核心、“讲透”作为关键、“讲活”作为导向,以经典文献为依据讲出理论的深邃,以发展脉络为重点讲出历史的厚重,以中外比较为方法讲出视野的广博,以生动实践为根基讲出思想的鲜活,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丰富的教学环节、鲜活的教学语言、前沿的教学方法,拉近学生与伟大思想之间的距离,使广大学生更加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真正得到思想启发、战略启示、智慧启迪、信仰启蒙。

      发挥集体研讨备课制度优势,形成讲好教材的强大合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许多学科,对教师理论素质要求很高。术业有专攻,教师所学专业和精力有限,难以对每个领域都有深入研究。通过集体研讨备课、练兵比武及展示交流等方式,集众师之长总体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集中挖掘和探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把教材精神转化为与时俱进的教学思路,凝聚起不同研究领域专家的专业力量和集体智慧。建立健全资深专家对中青年教师“传帮带”机制,通过“比、学、赶、帮、超”的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对教材文本进行“意义解码”,不断优化教材使用效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发挥平台优势,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宣传普及。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的高地、马克思主义理论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应充分聚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等平台力量,发挥辐射引领示范带动效应。全方位系统化推进《概论》进课堂,在宣传普及上走在前列,发挥高校思政力量并联优势,打造共建共享、系统集成、全面覆盖的教学资源平台,创新大中小学“学、研、讲”一体联动机制,对不同学段、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教学形成有效支撑。在研究阐释上做示范,产出有思想高度和学理深度、用学术讲政治的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及时将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有机融入思政课堂,着力形成螺旋上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教育教学体系。

      完善“大思政课”工作格局,推动课程教学与实践锻炼联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在指引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展现出巨大的现实解释力和实践引领力。用好教材,“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拓展实践课堂,通过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同频共振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用丰富的形式引导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真正将党的创新理论教育有机嵌入校园生活、融入社会实践。

      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今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首次提出教育家精神并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进行系统论述。思政课教师要带头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在带领学生学习《概论》中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示范者、研究阐释引领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诚实践者,将教育家精神贯穿日常科研、教学全过程,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张东刚,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