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走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建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军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是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赢得军事竞争和未来战争主动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人才工作在政治整训中守正创新、在新兵备战中全面加强、在深化改革中转型发展,取得了许多历史性成就。同时也要看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我军人才工作还面临一系列新挑战新问题,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主席关于军队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六大转变为抓手,推动军事人员能力素质、结构布局、开发管理全面转型升级。
军事人才队伍建设理念向激发人的活力转变。现代战场是体系支撑下的精兵作战。因此,军事人才队伍建设应着力激发军事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更加注重发扬军事民主,坚持“重大决策问计于官兵,战法训法求解于官兵,难题攻关集智于官兵”。更加注重优化人才环境,紧紧围绕“人才链”构建“服务链”,不断优化服务保障模式,积极提供干事创业平台。更加注重增强军人职业荣誉感,把各类人才团结凝聚到强军兴军伟大事业中。
军事人才队伍建设布局向主动设计型转变。要适应信息化智能化战争要求,必须实现从“有什么人,打什么仗”向“打仗需要什么样的人,就培养使用什么样的人”转变。要以战略构想布局力量规模,制定优化军事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形成作战需求牵引人才供给模式。以战争设计优化兵力结构,对战争形态进行预判设计,适时调整军事人才规模结构。以高端人才牵引整体发展,吸纳、引进和培养能够突破关键技术、研发高新装备、带动学科发展的优秀人才。
军事人才能力素质向创新复合型转变。现代战争对军事人员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能力生成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军事人才能力素质必须加快向信息化智能化主导的创新复合型转变。要具备绝对忠诚的政治定力,深刻领会把握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政治考量和战略意图。具备持续迭代的科技创新力,自觉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认识、处理和解决军事问题。具备联合作战素养,将联合作战理论有效融入作战力量建设、作战筹划与作战指导之中。
军事人才管理使用向精准高效型转变。随着军队组织结构和技术构成日益复杂,必须推动构建科学合理、精准高效的军事人才管理使用机制。要实现岗位管理科学化,针对性加强军事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实现考评体系标准化,逐步形成体现强军目标、反映信息化智能化要求、具有鲜明军事特色、能够覆盖各级各类人员的考评标准体系和方法体系。推动管理手段智能化,重视军事人才大数据的整合与开发,加快人工智能在军事人才管理中的运用。
军事人才培养开发向主动融合式转变。随着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巩固提高,应逐步打开军队与地方联动、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军事人才培养开发新局面。要聚焦作战要素模块化培养开发,根据体系作战的客观需要,将各专业、各职级、各层次的人员编配组合。打造重点领域工程超常式培养开发,紧盯新兴作战领域和精锐作战力量发展,推进人才建设专项工程建设。拓宽合作范围融合式培养开发,走开一条同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协作育才、交流用才的路子。
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向体系化转变。随着改革不断深入,人力资源与训练、装备、后勤等军事实践活动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要保证各项改革举措有机耦合、互促共进,必须进一步健全科学合理、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军事人力资源政策体系。实现与军队组织形态重塑相适应,完善军事人才的编成结构、职级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和进出比例。着力创新高层次人才政策,在体系化设计中构想更完善的差异化政策制度,引领建成军队人才高地。
(作者:张茜蓉、张杰 单位: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