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0月13日 星期五

    临沂大学教育学院:把握时代特点 推动音乐教育模式改革

    作者:赵鑫 《光明日报》( 2023年10月13日 04版)

      高校音乐教育应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地贯彻多元化教育理念、创新多元化教学方式、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提升育人成效。临沂大学教育学院把握时代机遇,根据音乐教育工作的特点明确发展思路,调整发展步伐,结合时代特征及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要求,科学开展音乐教育模式改革实践,建立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音乐教育体系。

    明确音乐教育改革思路

      学院立足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音乐教育模式改革思路,建立符合学院发展阶段的音乐教育体系,采用多元教学模式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助推音乐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院定期举办教学创新研讨会,组织专业教师深入探讨教学创新有关议题,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学院注重将育人理念深刻融入教学全过程,以“显性思政”与“隐性思政”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品德,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学院鼓励师生参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代表性传承人等优秀艺术家到校交流的活动,参与柳琴戏教材等民族音乐教材的编撰工作,切实发挥高校艺术教育平台优势,为传统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临大贡献”。召开“中俄音乐教育”圆桌会议,积极探讨中国学生在声乐领域对俄罗斯曲目研究的显著特点、“蒙山音乐学堂”的主要发展方向等内容,为现代音乐教学法、教学原则、教学技术的创新应用提供思路。

    多措并举推动教育教学创新

      音乐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多元化教学途径与手段。学院着力探索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多元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应用,构建师生共同提高音乐素养的良好局面,有效满足学生的音乐学习需要。

      学院科学打造第一课堂育人模式,将兰陵民歌等传统音乐文化引进课程体系,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艺术课程、民歌艺术欣赏类课程,从文化、历史、艺术的角度拓展音乐专业学习视角,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同时积极探索第二课堂育人模式创新,不断丰富第二课堂内容,开展“教授下午茶”“临大之音”等创新性课堂,建成更加开放灵活的音乐教学平台,努力使不同性格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同素质潜力的学生都能获得符合成长需要的专业教育,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拓展音乐教育实践内容

      学院立足时代发展背景,聚焦艺术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注重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积极为学生打造高水平实践平台,以活动促专业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举办音乐艺术比赛活动、艺术教育专业汇报音乐会、“向快乐出发”学前教育专业文艺汇演、“携手并进,同创辉煌,共享中国梦”专题文艺联欢晚会等与音乐相关的系列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组织师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山东省大学生校园最美歌声大赛等一系列比赛,以赛促学提升师生专业水平;组织学生参与庆祝建校七十四周年暨民族管弦乐团成立八周年专场音乐会、外聘教师秦鹏楠举办的“感恩”个人独唱音乐会、学校通讯社举办的“手拉手”文艺晚会,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感悟能力。学院还选派优秀学生参演临沂东夷文化节开幕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东夷文化、提升文化素养,助力中华优秀文化与当代文化和时代精神的传承、融合、创新;组织学生参加学雷锋文艺志愿服务队活动,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意识。

    营造多元化音乐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表现有着重要影响,对于推进音乐教育改革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学院科学营造多元化音乐教育环境,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和塑造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高尚的审美情操。

      学院举办以“旗帜领航·青春扬帆”为主题的文艺晚会,邀请艺术家以清幽典雅的钢琴、长笛合奏《土耳其进行曲》,让传统与现代乐器的交融带给学生美的享受,组织大学生演唱《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临沂大学校歌》,让学生在别具一格的文化艺术盛宴中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感。学院以“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作为提升艺术教育成效的重要载体,积极弘扬主旋律,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学生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变迁,把握传统文化发展脉络,从中汲取文化艺术精髓,提高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打造专业化音乐教育队伍

      理想信念坚定、专业文化知识丰富、基础技能扎实、综合教学实践能力高超的教师队伍,是推动音乐教育改革与实践的重要力量。学院大力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音乐育人观念,带动提升整体教学能力,更有效地开展音乐教育教学活动。

      学院积极组织山东省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选拔赛,激励教师学好、用好信息化教学技术,赋能音乐教育教学。学院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专题学习活动,教育全体教师深刻认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明晰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要求,鼓励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与此同时,学院引导激励教师积极思考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不断提高教学创新能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实现教学工作“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提升教学水平。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为青年音乐教师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推动形成全员主动锤炼专业能力的良好氛围。

      (赵鑫)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