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0月13日 星期五

    老码头

    作者:王月鹏 《光明日报》( 2023年10月13日 15版)

      我们去看华龙码头。这里原是一个砂石码头,常年沙砾成堆,尘土飞扬。才几年的光景,老码头就消失了,如今一派生机,好多年不见的鸟儿和江豚重现身影。当地人说,去年洞庭湖越冬候鸟超过了40万只,比四年前翻了一倍多。这是对生态环境最好的诠释。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候鸟的欢歌,如今已成为岳阳的三张生态名片。在这里,我从江豚跃水的影像,从麋鹿的眼神,从那些远远近近的鸟儿身上,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老码头原址的断面泥土上,罩上了玻璃,成为一个景观,镶嵌在芦苇丛中。断面的背后,是一道壕沟,这让被储存在玻璃器内的那些泥土,有了一种断崖感。当地政府修复生态环境,且以这种方式把教训和启示留给后人。

      关停非法砂石码头,清退欧美黑杨,修复湿地生态,长江十年禁渔……岳阳有太多的“修复”之举,让自然回归原本的状态。在华龙码头,我看到被修复的生态环境。在七星墩遗址,我看到那些出土了的,被修复的陶罐。在塔市驿,我们登上了被修复的云梦塔。这塔的前身,是宋朝始建的白塔,在民间被誉为“百里沿江第一塔”,对长江航船具有特殊的路标意义,后来在战乱中被毁。而今,这座塔,又站在了长江边,历史与现实,梦想与传说,都交织在这里。

      住处是在南湖边上。抵达岳阳的第一天,入住时夜已深,正下着雨。夜色中我看不到南湖的水。雨一直在下。雨是湖水站立起来的形态。早晨我沿南湖漫步,寻访赊月亭。李白当年游南湖时,留下了这样的诗句:“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岳阳人在李白驻足赏月的地方建起一座亭子,取名“赊月”。李白奇崛不羁的想象,让这片水变得灵动,与高远的夜空发生关联。这里的月光我尚未见到,我所见到的,是眼前的这水,这树,还有远处的那水,那树,心中有了一个轮廓,大致的情境也渐渐清晰起来。这是文学的力量,它穿越时光和苍穹,留了下来。想到了友人沈念的《大湖消息》,这是他所在的城市,这是他的湖。

      华龙码头以消逝的姿态,重塑了这里的生态环境。而在城陵矶,我们看到的则是千年港埠的另一种存在形态。城陵矶是洞庭湖汇入长江唯一的出水口,这里的老码头以前主要的货物是煤,终年灰蒙蒙的,如今变成了一个现代化港口。新港区紧挨着长江,绵延十余公里,一片浩大的气象。沿江停泊的船上,装满了集装箱和各种货物。

      码头是一个特殊之地。在没有车站和机场的年代,人类的很多情感,都是与码头有关的,比如出发与归来,远眺与回望……多少聚散离合,都是在码头这个特定的场域发生。码头成为一个见证者,它看到人间冷暖,也见证了时代变迁。

      从老码头的变化,我看到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和谐。在华龙码头和城陵矶,我分别捡了一块石子,没有什么标准,也不讲究所谓花纹和形状,只是从万千沙砾中捡起两块,放在手中,长江的气脉从手心蔓延开来。这两块石子很是光滑,看得出经历了太多风浪的磨砺和洗礼。在码头,一些人远去,一些人归来,这里的石子亲见了太多悲欢离合。

      这是人的世界,也是万物的世界。我把两块石子捧在手心,就像捧住了整个世界,长江之水从远方滔滔而来,带着无限的深情。

      (作者:王月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