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结合,把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立德树人各环节,形成协同育人格局,汇聚强大育人合力,从系统谋划、调查研究、实践育人、特色凝练四个方面,深入推进甘肃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
坚持系统谋划 畅通一体化建设联动机制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多层次、多要素的系统工程,其育人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解决各学段思政课作用的发挥问题,更需要完善制度设计,形成共建合力,提升各学段协同育人的整体性。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甘肃)建设的牵头单位,与14家单位协同合作,围绕特色品牌活动、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教研活动、师资培养培训等一体化建设内容,创新构建“三横三纵三融合”的联动机制。
“三横”是“横”向打造品牌活动、“横”向融通课程建设、“横”向开展资源整合,形成了思想一体化、行动一体化、育人一体化的基本工作格局。“三纵”是“纵”向贯穿学段衔接、“纵”向开展教研活动、“纵”向打通交流机制,从整体上把握各学段思政课课程目标、打破大中小学各学段间的衔接壁垒,统筹定位各学段教学内容,尤其注重相邻学段思政课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方面的一体化衔接,建立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全学段思政课程体系。“三融合”是“融合”实践教学、聚焦价值塑造,“融合”地方资源、打造特色品牌,“融合”网络技术、探索数字化思政教育新模式。在“三融合”的方法路径创新探索中,学院积极谋划开展课例开发、实践教学、示范课、资源库建设等任务。从整体上看,学院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坚持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运用系统思维对大中小学思政课各方面、各层次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安排、系统推进,从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的高质量发展。
坚持调查研究 凸显一体化建设问题导向
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功和重要保障。通过调查研究,把准问题脉络、找到方法思路、分清轻重缓急,是做好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工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可靠路径。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同共建单位实地调研走访、深度交流,通过“摸清现实困境和真实状况、吸纳基层意见和实践经验、精准评估推进策略和落地实效”三步骤工作方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不断提升协同效率,不断加强保障机制。
深入一线课堂调查研究,强化“教”的针对性。学院充分发挥牵头高校的学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堵点,以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方式,及时了解、动态掌握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形成“教学问题库”,撰写《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60问》,解决教学中的现实问题,提高教学针对性。
深入研究团队调查研究,强化“研”的衔接性。学院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契机,组织大中小学教师与名师工作室、研究中心等协调开展“专题式”“项目化”“特色化”的专题教研活动。通过设置专项课题研究项目,将小学的“故事链”、中学的“逻辑链”、大学的“问题链”有效衔接,逐步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思想认同。
深入教师工作调查研究,强化“学”的多样性。学院组织高校思政专家、中小学优秀思政教师开展实地调研、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一体化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把握教学重点、攻克难点,以“开门办课、开放讲课”的方式,灵活地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联系起来,使思政课教学不断朝着“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的方向发力。
坚持实践育人 推进一体化建设提质增效
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更是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育人实效的重要途径。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共建单位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实践育人共同体,形成了覆盖课堂、校园、社会“点线面”一体的思政大课堂,有效促进资源整合、扩展课堂“半径”,解决了实践育人资源“碎片化”的问题。
用足“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平台资源。学院开展寒暑假“行走的思政课”等实践研修活动和实践研学活动,成立由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组成的“导学团队”,探索探究式、项目式、合作式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在品牌活动打造和示范“金课”建设上下功夫,引导大中小学生在“学思践悟”的实践体验中深入领会理论内涵,在“手拉手”的社会实践大课堂中强化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用好当地特色历史文化的教育资源。学院重点结合甘肃的红色文化资源、厚重人文资源,围绕“共访红色旧址”“共看陇原巨变”“共促乡村振兴”“共话文化传承”“共建生态文明”“共筑民族团结”等主题,采用理论串讲、访谈对讲等创新方式,打造沉浸式、互动式、情景式的特色思政课程群。同时,将共建各高校独特的发展历史融入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大历史背景中,讲好具有高校特色的“中国故事”,共同打造富有“甘肃特色”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模式。
用活省内外线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学院积极谋划搭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资源库,对建设周期内形成的研究报告、研究成果、教学案例、优质课程资源等进行全面的数字化转化和数字化存储。在此基础上,学院用“众筹”思维对平台进行长期运作,持续面向全省乃至全国征集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的最新成果、最新素材、最新课例,充分利用海量多媒体要素,实现文、图、音、视频等内容的充实拓展,为一线教师打造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的优质平台,加深教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思想认同和实践认同。
坚持特色凝练 形塑一体化建设育人品牌
品牌创建是推动思政工作高质量开展的有力抓手,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紧密结合地方实际、工作实际,在落实大中小一体化共建工作“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创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自选动作”,持续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共建工作的内涵式发展。学院充分发挥牵头单位作用,携手联盟单位聚力打造品牌栏目、品牌课程、品牌项目,带动大中小学思政课开展守正创新的多元化探索。
培育特色栏目。学院采用师生共讲、情景演讲等创新方式,按照“小学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情感上认同,初中阶段增进思想认同,高中阶段形成高度的政治认同,大学阶段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的要求,录制分学段的理论宣讲栏目,着力探讨如何将理论学习贯穿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如何在思政课中讲好党的创新理论的哲理、学理、道理、情理,使思政教育、社会实践与媒体传播深度融合,引导各学段学生扣好人生中的“第一粒扣子”,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打造红色课堂。各共建单位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挖掘甘肃红色文化资源,按照小学阶段学习“红色故事”、中学阶段学习“红色人物”、大学阶段学习“红色精神”“红色经典”的思路,将课堂搬到“第一现场”,打造了以《甘肃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为主题的沉浸式、互动式、情景式新型思政课,并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广泛传播,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
筹建数字资源库。学院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组织征集并开发高质量教学案例,特别是聚焦陇原大地的生动实践打造“教学案例库”;充分调动一线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广泛征集优秀思政课微课程、微视频、公开课等优质教学素材,建设“示范课程库”;收集整理依据思政课教学内容创作的微电影、动漫、音乐、短视频等作品,建设集资源共享、在线互动、网络宣传等为一体的“教学资源库”。通过数字资源库的筹建,学院有效带动了思政工作与数字化技术高度融合,让优质思政教育资源汇聚“云端”,探索出了数字化思政教育新模式。
(刘巧芝 韩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