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0月09日 星期一

    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协同聚合力 德技双修育英才

    作者:韩雪松 孙伟 尚福久 《光明日报》( 2023年10月09日 04版)

      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46年,拥有悠久的铁道交通行业办学历史。学院紧跟行业需求,秉持“立足龙江,服务交通,辐射全国”之定位,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重视德技双修,致力于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建设国内一流的铁道特色高职院校而不懈努力。

    整合专业群 创设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2007年9月,学院与哈尔滨铁路局合作,把面向铁路建设施工和运行维护的相关专业,整合成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群,实施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既懂铁路建设施工,又能检修维护的复合型人才。2011年,该专业群以建设黑龙江省首批骨干高职院校为契机,探索形成“双主体、三阶段、一核两线”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双主体”指学校和企业,企业参与人才需求论证、制订培养方案、实施课程教学、建设实训基地等,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三阶段”指人才培养过程三阶段、课程设置三阶段、能力培养三阶段。在人才培养三阶段中,第一至四学期,学生完成专业必修课学习;第五学期,学生与企业签约,依据就业岗位要求接受岗前理论培训;第六学期,学生赴企业参加岗位实习,进行岗前实践技能训练和技能鉴定。学生毕业即定岗就业,有效缓解企业用工压力,缩减企业用工成本。学院取消学生见习期,提升了学生入职后的首年收入,创新了学科育人与工种培训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在第五学期,70%以上的学生顺利与企业签约。

      在课程设置三阶段中,大一开设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等平台课,群内专业共同学习;大二开设专业课,各专业自行开展教学;大三开设专业选修课,学生依据岗位跨专业选修。

      能力培养三阶段分为专业基础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培养、岗位实践能力培养,三阶段递进式推进,力求让学生在校期间即可获得胜任岗位工作的实践能力。

      “一核两线”指坚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面向铁路建设施工和养护维修两个方向培养为主线,满足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学院围绕“一核两线”组建专业群,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紧密对接铁路建、养、修产业链,成立跨专业团队开发课程,构建起“平台支持、多向发展”的课程体系。除了专业基础课,学院还与企业共建资源库和实习实训基地,开设模块化课程,供学生跨专业选修,提升各专业综合育人能力。

      在校企合作中,学院探索产、学、研结合的高职办学之路,面向铁道运输、铁道工程、粮食工程、信息工程、装备制造等企业,开设了7个专业群。各专业群建立起规划、评估、预警和退出机制,通过群内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与市场人才需求紧密结合,促进专业群良性发展。

    订单式育人 校企深度融合资源共享

      自2015年起,学院的铁道工程技术、信息技术、铁道机车车辆等专业群,分别与哈尔滨铁路局齐齐哈尔工务段等单位合作,组建产业学院,对人才实施订单式“三融合”培养。“三融合”指教学内容和实际工作融合,校内培养与企业培养融合,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融合。

      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和考核标准,实施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教学;共享师资队伍,每年寒暑假,哈局职教处通知站段接收教师实践锻炼,安排专人进行安全教育和带教指导,教师回校后写总结、做汇报,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共建实训基地,学院建有校内实训基地和实训室156个、校外实训基地141个,其中包括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基地,在全国铁道类高职院校中居领先地位。

      经过8年实践,铁道工程专业群已累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3000余名,毕业生就业率在90%以上,连续两轮入选“双高”重点建设专业群,被认定为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培养出大批优秀毕业生,育人成果在20余所职业院校中推广。学院将继续紧跟行业趋势,对接企业人才需求,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为祖国铁路事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作者:韩雪松 孙伟 尚福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