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0月04日 星期三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探秘24】崇明老白酒

    作者:本报记者 颜维琦 任鹏 《光明日报》( 2023年10月04日 01版)

        酿酒者在查看崇明老白酒的发酵情况。资料图片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探秘24】

      上海之东,有座沙岛,西接长江,东濒东海,古称瀛洲,今唤崇明。岛上先民,自古就有酿造米酒的习俗。

      文献中,早在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就有崇明人采集当地辣蓼草(俗称“酒药草”),和大米一起酿制成酒饭(又称“酒酿”)的记载。

      清朝文人吴澄曾作《瀛洲竹枝词》百篇,其中“柳陌风吹蒸饭香,农家都酿菜花黄”,说的便是当时岛上人家酿造老白酒的场景。

      何谓“菜花黄”?

      “春秋二季,温度和湿度最适宜酿酒。春酒名为‘菜花黄’,秋酒名为‘十月白’。”崇明酒曲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王锦康向记者解释,“‘菜花黄’是在春季油菜花盛开时酿造。这时节,空气湿润,微生物种类多,酿造的老白酒甘甜醇厚、色泽偏黄。‘十月白’,顾名思义是金秋酿造的老白酒。”

      “十家九家都不同。”崇明农家虽然几乎户户酿酒,但是每家每户酿出的老白酒却各有千秋,有的偏甜,有的则烈。不过,崇明老白酒让人牵肠挂肚,终在一个“老”字。“老”,是当地人对心爱之物的昵称。老白酒之“老”,既是酿造历史之悠久,更是承载乡愁之绵长。

      (本报记者 颜维琦 任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