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2015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但长期来看,我国粮食供求还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要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面对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粮食供应链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加,迫切需要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一是拓展耕地产能。在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础上,加大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力度。修订化肥合理使用、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制修订土壤修复和土地整治等标准,建立健全土壤质量保护标准体系。做好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拓展粮食生产资源边界。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提高耕地利用率。
二是提升玉米大豆单产。我国水稻、小麦单产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玉米、大豆仍有巨大的增产潜能。要实施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在主产区大力推广耐密品种、高性能播种机和大垄密植栽培模式,提高播种质量、增加种植密度。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围绕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集成组装“一县一策”综合性解决方案,整建制推进大豆单产提升。
三是加大种子开发力度。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继续加大对粮食作物重要植物品种的优良种质的收集、挖掘、保护和利用力度;开展重点领域育种联合攻关,重点攻关分子育种、基因编辑和新一代智能化育种技术,重点攻克培育一批高产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盐碱作物等新品种。强化种业企业创新能力,引导科企合作深度融合。
四是发展社会化服务。调查显示,在生产托管、农户自种、流转土地种粮三种方式中,生产托管种粮的亩均产量最高、成本最低、收益水平最高。要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大力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鼓励建设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引领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
五是挖掘重点区域潜力。我国粮食单产省际差距明显,应对主产区粮食单产水平进行类别划分,研判不同类别地区制约粮食生产的关键因素,有针对性开展粮食增产行动,重点提升粮食产量低于中位数或平均数的产粮大县的增产能力。把握气候变化规律,挖掘东北、内蒙古、新疆等地后备耕地资源潜力。在西北戈壁、荒漠等适宜地区发展现代寒旱农业。
六是减少粮食损耗。减少粮食损失是保障粮食产量、提升粮食产能的重要途径。加强科技创新、完善标准体系,减少餐前环节粮食损失。强化制度约束,健全供应链管理,降低消费环节的粮食浪费。构建营养导向型的粮食安全战略,培养居民营养健康、勤俭节约的饮食习惯。
(作者:金文成,系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