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9月20日 星期三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深耕“蓝色粮仓” 培养新型渔业人才

    作者:翟秀梅 王权 孙辉 《光明日报》( 2023年09月20日 10版)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在绵长的海岸线上,点缀着一个又一个港口城市,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以领跑全球的水产养殖技术,将一片片蓝色区域,变成一个个“蓝色粮仓”。目前,我国已稳居世界渔业领先地位,如何探索出一条产业发展与生态环保相结合、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建设“蓝色粮仓”的当务之急。

      作为一所聚焦“粮经牧渔”,牢牢把握服务现代农业方向的学校,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黑龙江农工职院”)自2011年起联合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共同开展高职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针对高职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由于不同地域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带来的专业教育与生产实际联系不紧密、技术技能水平不高的问题,黑龙江农工职院历经11年的研究和实践,建立校企协同机制,发挥企业和学校的主体作用,从课程改革、实践教学等方面入手,形成了创新性“四融四联动”人才培养模式,至今已培养近3000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蓝色工匠”。

    构建“四融”人才培养理念

      结合现代渔业产业化、标准化、绿色化的发展需求,体现向江河湖要食物的“大食物观”,黑龙江农工职院聚焦绿色生态养殖职业素养,以科技创新打造“放心鱼”为宗旨,将课程思政、创新创业、技能证书、信息技术与专业素养融合发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院建成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库和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师获省级课程思政竞赛特等奖,制定3个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和2个职业技能标准。

    创新“四联动”人才培养机制

      为了建立专业、领域、地域、学校间的“四联动”人才培养建设机制,学院与黑龙江北鱼集团共建北鱼产业学院、与江苏好润集团共建教学工厂等,将课堂搬到企业,实现教学内容与渔业生产同步,创新养鱼生产全过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黑龙江农工职院构建的联动机制,突破了传统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打通了产业链、专业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之间的融合渠道,形成了“四融四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专业教学与渔业生产过程同步、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任务一致,形成人才培养模式新机制,提升现代渔业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职业教育为产业赋能增效。

    建立现代“新渔人”人才培养标准

      依托学院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的地域优势和产业特色,学院在全国渔业企业、院校、行业部门等进行充分调研,绘制了现代渔业行业人才需求谱系图,全面摸清现代渔业产业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新特点和新变化,剖析渔业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与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匹配度,建立人才培养标准,保障现代“新渔人”的教育、继续教育和就业创业的权益。学院完成了《现代渔业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报告》和《渔业类专业目录动态调整报告》两份调研报告,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政策性建议,为职业院校实施渔业类专业设置提供决策参考,为建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指南。

    构建“渔教同步”课程体系

      遵循“渔业产业发展要求—职业岗位工作能力—人才培养类型与规格—课程体系”的逻辑思路,黑龙江农工职院围绕职业核心能力,构建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按照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将知识分散到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以突出职业能力、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体现高职教育类型特色为目标,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渔教同步”课程体系,并通过专业教学标准的课程设置要求向全国院校推广。截至目前,黑龙江农工职院已主持建设国家级精品(优质)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教师主编、参编全国统编专业教材20余部,承担国家级、省级教科研项目36项,刊物发表论文54篇。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让黑龙江农工职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广受社会认可,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位居黑龙江省就业排名前十名。毕业生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作者:翟秀梅 王权 孙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