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9月19日 星期二

    “做乡村文化的忠实守望者”

    讲述人:河南省商丘永城市苗桥镇文物馆馆长 张化先

    作者:本报记者 丁艳 王胜昔 《光明日报》( 2023年09月19日 05版)

      【一线讲述】

      苗桥镇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明清《永城县志》记载苗桥镇有北宋开国元勋苗训墓,黄老家村是明代户部尚书黄运泰的家乡。苗桥镇也是古睢水流经之地。镇内不少村庄都散落着大量古代碑刻,由于风雨剥蚀和土地采煤沉陷,古碑损坏现象严重。作为苗桥镇文化站站长,我看在眼里,愁在心中。这么多古代碑刻如果任其损坏,太可惜了。这些古碑记载着历史文化和风土民情,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品,应该保护起来。

      为了让大量散落于田间地头的古碑集中起来,苗桥镇决定修建石刻园,作为展示苗桥历史文化的窗口和乡村文化旅游的示范点,并将这一工作任务交给了我。

      为了搜集这些石碑,我时常奔波于各个村庄,调查访问,将散存和施工发现的古碑,全部运到石刻园保护起来。我开着一辆破旧的小型面包车,车的后备箱里,时刻放着铁锨和撬棍,将下乡时在路边村头发现的被遗弃的小块古碑随时搬运到车上,拉进文化站。对于外地倒卖石碑的文物贩子,我多次将其驱离,并及时采取保护措施,成功地保护了一批古碑。

      为了整理这些散落的石碑,我多次邀请永城市的文物和文史专家,对古碑进行分门别类管理,整理文字,制作简介和标识,修建碑廊。

      这些从汉代到民国的石碑像是跨越时空的“老朋友”。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就是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现在,苗桥古代石刻园已成为永城市文物保护单位、乡村文化旅游示范点、国家3A级旅游景区。

      2022年春,我在负责的曹楼村王庄美丽乡村环境治理中,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意外发现一处古代文化遗址。经文物部门调查勘探,确定为大汶口文化类型遗存,为豫东首次发现。我动员村民将捡拾到的文物交给有关部门,又在该村宣传保护遗址的重要性。在治理村坑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新石器时期大汶口文化玉器和彩陶,这是河南省首次发现的大汶口高等级玉器,专家判断王庄遗址是一处史前时期的高等级聚落。

      如今,苗桥镇建立了永城市首家乡镇级文物馆,并纳入编制。我们对宋代开国元勋苗光义墓群和历史故事加以保护,全国苗氏宗亲数次组团到苗桥寻根问祖。我们对明代户部尚书黄运泰家族碑刻进行搜集保护,整理出黄门书院等历史故事,教育后人。我们建立起永城首家石刻园,收集大量古代石碑、石刻等,丰富了文化内涵,填补了历史空白。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文化兴,乡村兴。作为党员干部,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愿意做乡村文化的忠实守望者。

      (本报记者丁艳、王胜昔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