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9月12日 星期二

    西南科技大学:科教融汇 促进人才培养提质升级

    作者:尚丽平 《光明日报》( 2023年09月12日 09版)

      科教融汇是在科教结合、科教协同、科教融合基础上的创新表达,能够体现科研与教学资源融合汇聚之后的新能量和新动态。扎根中国(绵阳)科技城办学70余年的西南科技大学,立足办学体制优势,推进构建科教融汇新格局、挖掘科教融汇新动能、打造科教融汇新范式,利用科教融汇充分聚能,促进人才培养提质升级,在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建设中,做出行之有效的探索。

    深耕共建联合 构建科教融汇新格局

      “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是西南科技大学的鲜明办学特色,已有30年历史积淀。中国(绵阳)科技城聚集了一大批国防科研院所、专业研究机构和高科技企业,优势科教资源富集。早在1993年,学校就作为国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高校,在全国率先开启产学研联合办学模式,与在绵的大院、大所、大企开展全方位务实合作,逐步完善了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运行机制,构建了共建共享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目前,学校的董事单位已达到64家,涵盖材料、控制、环境、机械等多个学科领域,地域覆盖四川、重庆、北京等地,形成“四维共建”(省部共建、局省共建、董事会共建、对口支援共建)的特色办学格局,激活了办学的内生动力和外部活力。立足新时代,学校将从长期共建与联合实践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与地方“招院引所”等引智措施相结合,不断拓展合作深度与广度,推动优质教育科技资源向西部转移和输送。

    创新平台育人 挖掘科教融汇新动能

      创新科研平台育人,是学校人才培养特色之一。学校建有科研平台国家级6个、省部级34个、地厅级及共建自建50余个,形成系统谋划、协同推进、众智集聚的科创新格局,夯实育人基础。

      学校聚焦科技前沿,强化科研优势主攻方向和特色培养方向对重点学科、一流专业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省部共建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协同创新平台,有力支撑相关学科及专业建设。强化精准合作、学科交叉融合,新建“四川省工业自主可控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5个,挂牌成立新型创新研究院3个,“力学与航空航天研究院”,汇聚科技城航空航天科技优势资源。

      学校着力提升科研平台对高层次人才培养贡献度,从制度上明确目标任务,将科研育人纳入平台考核管理,加大各级各类实验室向学生尤其是本科生免费开放的力度。围绕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深入推进教研一体、协同育人,构建多主体参与人才培养的多维全链军民融合人才培养方式。“军民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入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

    特色团队育人 打造科教融汇新范式

      立足科教融汇优势,打造特色团队育人,是学校“科能”转“教能”、推进科教融汇深度育人的重要抓手。按照高水平引领、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学校建成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8个、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17个、校级学科创新团队78个,环境健康与矿山生态修复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学校积极探索“团、学”师生共同体科研育人模式,探索实践“全过程、沉浸式、共同参与”的科研能力培养范式和“高标准、强激励、重绩效”的质量保障机制。

      学校积极开展“科研+铸魂”传承行动、“科研+实践”创新行动,采取“一对一导生制”(研究生指导本科生)、“多维度学术”交流、全面开放导师的各类科研课题、推行科研项目与本科毕业设计深度融合等举措,打造团队育人模式,形成了以“科技/学科创新团队”为“最小作战单位”的育人创新工作集群,扩大了教师参与科教融汇育人的深度与广度,带动师生在集体中同发展,在实践中共成长。

      (作者:尚丽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