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中央宣传部近日下发通知,公布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优秀团队、服务标兵名单。这些先进典型工作成效好、群众认可度高、示范作用强,充分展现了“三下乡”活动取得的进展成效。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推动“三下乡”活动常态化长效化与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结合起来,推动“三下乡”活动在造福群众上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1996年12月,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农业部、文化部、卫生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三下乡”活动走上了新的发展轨道。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三下乡”活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呈现出常态化发展新格局。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是要发挥城市的人才与技术等优势,帮助乡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乡村更好更快发展。如今,广大乡村对文化科技卫生的需求与过去已不尽相同。与此相适应,“三下乡”活动的参与主体也由过去以文化、科教、医疗部门为主,延伸到多种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三下乡”活动除了具有定期性、单一性和帮扶性的基础特征,还融入了长期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是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特征。“三下乡”与“千万工程”在驱动机制、对象领域上各有特色。“三下乡”是在政府号召与支持下,多元社会主体参与服务乡村的活动,主要领域是乡村文化科技卫生;“千万工程”是在政府主导与投资下,村集体与农民为基本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的乡村建设工程,主要领域是与村庄人居环境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同时,“三下乡”与“千万工程”也存在很强的内在联系。它们都着眼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从不同视角出发,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它们都找准小切口,只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就能成为造福百姓的乡村大事业。
进一步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需要将“三下乡”活动与“千万工程”有机结合,使“三下乡”活动融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为此,“三下乡”活动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活动形式、内容和机制,使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具体而言,首先要进一步整合服务资源。将各级政府资源、农村集体资源和社会资源、市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三下乡”服务共同体或联合体,形成多方力量协同参与、优势互补的服务格局,使“三下乡”活动常态化。其次要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围绕新时期乡村文化科技卫生重点问题,突出乡村“一老一小”、长效脱贫和农业科技推广等服务,使“三下乡”活动长效化。再次要着力优化服务举措。制定“三下乡”发展规划,建构多元化服务主体激励机制,有序提出和发布服务需求清单,同时探索公益性服务、市场化服务与政府公共服务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使“三下乡”活动制度化。此外,要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健全“三下乡”活动群众参与和评价制度,宣传推广“三下乡”活动典型案例、成功经验与做法,开展经常性的培训与交流活动。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挥数字化赋能与互联网平台的支持作用,推动“三下乡”活动高质量发展。
(作者:黄祖辉,系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首席专家)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王美莹、赵秋丽、冯帆、陆健、刘习、李慧、赵明昊、张国圣、李宏、禹爱华、赵嘉伟、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李爱丽、喻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