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因煤而兴,也曾为煤所困。龙江大地上,一批煤炭资源型城市境遇相似:“一煤独大”的发展模式给他们带来了早期快速发展,也让他们陷入“成长的烦恼”——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不长……
由“一煤独大”到多元发展。煤城以科技赋能传统矿业升级,探索“煤头电尾”“煤头化尾”新路径,大力发展石墨产业,冰雪经济……近日,记者来到黑龙江省鸡西市、双鸭山市和七台河市,深切感受老煤城里的新脉动。
9月1日上午11点,黑龙江龙煤集团鸡西矿业公司城山煤矿智能化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内,城山煤矿智能化信息科副科长兼主任工程师李伟正在视频连线井下巡检的采煤队机电队长雷宇。只见雷宇调整了一下手机摄像头位置,千尺井下的作业情况同步传到指挥中心的巨型屏幕上。
从2020年起,鸡西矿业公司在东北三省率先打造首个“5G+智慧矿山”项目,基于5G通信网络,以超高清视频、远程实时控制、远程协同运维及井下巡检等深井煤矿应用,提升矿山作业的安全性,助力矿区的智能化转变。短短3年,两个智能化示范矿井和10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相继建成,82%的固定机台实现无人值守,并建成了全省首座智能化选煤厂和集团首个数字产业园。
“近年来,通过引进新技术新装备,逐步实现井下设备可视化遥控操作、自动工艺控制等,采煤、割煤、推镏、移架等系列操作都能通过一键启动来完成。今年春节期间,我们矿井下各固定岗点首次全部实现无人值守、地面操控。”李伟感慨地说:“井下的人少了,效率越来越高了。”
在中建材黑龙江石墨新材料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展厅内各种石墨材料和产品形态各异、琳琅满目,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秩序井然。
作为“中国石墨之都”,鸡西市以项目建设为载体,重点依托恒山、麻山两个石墨产业园区,吸引一大批石墨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做强石墨产业链条。
“去年8月我们完成企业重组后,在原基础上快速推进3万吨球形石墨、2万吨提纯以及1万吨负极材料的‘321’工程建设,球形石墨已完成试生产,提纯正在安装调试,负极材料已具备试生产条件。”在车间里,公司副总经理胡锐介绍。
目前,鸡西全市石墨生产企业共66家,年处理石墨矿石能力750万吨,形成了蓄能材料、密封材料、超硬材料、传导材料等8个产业链条,高纯石墨、石墨纸、负极材料等25种深加工制品实现产业化,年产能61.5万吨……“黑金”变真金,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让这座老煤城焕发新动能。
转型发展之路上,越来越多的老煤城探索新思路,把重点放在资源转化增值上,以“煤头电尾”“煤头化尾”为抓手,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在双鸭山宝清县,走进国家能源集团宝清煤电化项目集控室,电厂安全生产运营情况一览无余,各种数据指标实时跳动。
“我们公司是国家能源集团在东北三省唯一的煤电化一体化项目。”据宝清煤电化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先彪介绍,企业充分发挥“煤、电、化、风、光、热”一体化多元化产业优势,大力推进煤电化清洁高效转化和资源综合利用,延伸了化工产品、新能源、民生供热等产业链。
去年,北京冬奥会让七台河这座东北小城火出了圈——杨扬、王濛、孙琳琳、范可新等冬奥冠军以及张杰、王伟、刘秋宏等多位世界冠军从这里走向世界。七台河借着这个独具特色的优势,开始大力发展冰雪经济。
在七台河百凝盾运动装备有限公司展厅内,展陈着各式各样的冰鞋、冰刀、服装、护具。
“公司现有专利30多项,国内外订单源源不断。今年我们还将开发新的生产线,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公司总经理王帅言语中充满自豪。
在七台河体育中心室内冰场,一队速滑少年正在驰骋。
训练间隙,11岁的于岱倫看到记者,热情地聊了起来:“我最喜欢的是武大靖、王濛和范可新。训练虽然很辛苦,但我不怕,我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的冠军。”于岱倫是七台河市短道速滑少儿业余体校的运动员,说起自己的梦想,眼里闪现的光让人难忘。这座城市用满满的冰雪元素和浓厚的冠军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冰上起舞、追逐梦想。
七台河正擦亮“奥运冠军之城”的金字名片,在多元发展之路上勇闯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本报记者 张胜 张士英 本报见习记者 季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