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9月1日,世界计算·长沙智谷大咖云集。院士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首开式。当天,共有40个项目开工、揭牌和签约,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外资企业研发总部研发中心,知名高校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等。
首开式选在9月,意义非凡。3年前的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提出了明确要求: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3年来,长沙牢记嘱托,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累累硕果,并以此为引领,向“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新高峰攀登。从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互联网岳麓峰会上提出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到出台实施意见和若干政策,再到举行首开式,“敢为人先”的长沙以雷霆之势行动,只用了短短两三个月时间。这种速度表明长沙加压奋进的姿态、目标必达的信心。
1.把最好的地块留给科研事业
在美丽的湘江西岸,湘江科学城建设大幕有序拉开:压路机、运输车等大型机械穿梭不息,工人不惧“烤验”,多条道路扫尾施工加快推进。科学城建成后,将为产业导入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此次首开式上,开工和揭牌的24个项目中,就有14个在湘江新区。
为了推动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落地见效,长沙按照“一城一区三基地”的空间布局打造创新平台集聚区。“把最好的地块留给科研机构,最好的风景留给科研人员。”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如是说。“我们着重突出生态优先、科产优先、服务优先,就是要让科研人员安心研究。”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走进长沙河东,位于自贸区长沙片区的索恩格全球新能源产品和技术研发中心正拔地而起。“我们计划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将在3年内实现项目量产。”索恩格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CTO(首席技术官)庞晶宇介绍,中心建成后,将填补长沙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空白,推动新能源汽车电动系统产品和技术的创新。长沙城北,金霞基地,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建设如火如荼,已完成配套房建,滑轨台架主体、车载模块完成合拼试装。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唯一的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有望建成大飞机地面动力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湘江之畔,大泽湖·海归小镇研发中心、湘江学校、大泽湖近自然湿地公园以及腾飞路等十余个重点项目齐头并进。望城区委书记秦国良介绍,大泽湖基地将精心保护与建设好6.8公里湘江黄金岸线、800亩江心绿岛香炉洲、3000亩湿地公园,高标准打造大泽湖近自然湿地公园,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新IP”。同时环湖布局科技研发、创新总部、国际学校、购物中心、艺术中心等,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国际化人才社区。
2.给出“时间表” 明确“施工图”
“国内暂时没有其他城市提出类似定位,长沙怎么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是一张‘新考卷’。”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罗安说,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可有效提升全省科技创新能力,支撑湖南融入国家区域创新竞争格局。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是什么样子的?长沙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塨介绍,要站在全球视野,坚持“功能布局基于全球,研发任务源自全球,研发资源来自全球,研发成果用于全球”的战略定位,将长沙打造成为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全球人力资源、全球科技资源的城市。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绝非易事。长沙固然有科教资源丰富、智力资源充足等现实基础;也有在工程机械、北斗规模应用、现代种业、高性能计算机、人工智能、文化创意等创新领域形成的产业比较优势,还有房价较低、教育医疗水平高、正在吸引大量人口净流入等独特优势。但相比国内外科技发达地区,长沙在科技战略力量、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投入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因此,在长沙“施工图”中,立足持续放大比较优势,聚焦问题短板,明确了“七大工程”,即研发企业(中心)集聚工程、战略平台支撑工程、创新能级提升工程、产业集群赋能工程、成果转化增效工程、科技人才强基工程、创新环境优化工程。细看“七大工程”,既是有效之策,也有创新之举。如研发企业(中心)集聚工程,把目标聚焦到了世界500强、领军企业等;成果转化增效工程,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专班制度、科技成果许可“先用后付”、成果转化“先投后股”等改革举措;科技人才强基工程,提出赋予人才更大科研经费支配权和技术路线选择权等。
长沙还明确了“时间表”:到2025年,各类创新平台2600家,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3个,人才总量350万,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0家,力争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实现零的突破,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展望2030年,各类创新平台3000家以上,研发企业(中心)500家以上,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初步建成;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为了达成目标,长沙推出了20条重磅支持政策,条条都有“真金白银”。比如,为集聚研发企业(中心),对在长落地的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长沙按“一事一议”给予最高10亿元支持,并按每年研发投入增量部分的10%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
实施意见和“真金白银”支持政策的出台,给了行业头部企业和科研人员研发创新的信心。作为全球排名第一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综合服务商,中伟新能源正瞄准新领域、新赛道,在长沙打造全球规模最大转化效率最高的新型功能材料研发试制、先期量产验证基地。“我们做研发的时候,觉得最大的痛点就是吸引人才难,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系列政策,抓到了企业的痛点。”中伟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訚硕说。
3.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最终目的是要使长沙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近年来,湖南长沙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科技自立自强的自身路径,创新实力稳步提升。
瞄定长远,久久为功,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岳麓山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湘江实验室、芙蓉实验室、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项目、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等省“4+4科技创新工程”深入推进,四大实验室在种业、制造业、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精准医学领域产出了多项引领全球的重大成果;长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长沙汽车创新研究院、湖南大学长沙半导体技术与应用创新研究院等重大科技创新标志性项目纷纷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数据显示,到今年,长沙各类创新平台达2336家,其中国家级116家,3年新增3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入列(含参建)达14家。
主动担责,敢为人先,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3年来,长沙每年发布100项自主可控技术清单,形成梯度分明、目标明确、衔接紧密的技术攻关体系,累计承担国家、省级重大技术攻关项目254项,实施市级“揭榜挂帅”项目、科技重大专项71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323项,其中领跑全球的技术(产品)24项。天河3号超级计算机、超级杂交稻、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等具有长沙辨识度的先进成果竞相涌现。“只有引领世界的技术和成果,才能引来世界更多的资源集聚。”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柏连阳说。
创新产学研金合作模式,推动成果转化驶入“快车道”——与13所在长高校以及2所株洲、湘潭高校共建市校创新发展联盟,加快建设“两单两库一平台”,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深化全面合作,构建起市校发展共同体;认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9家,建设15家技术转移转化基地,设立5个技术合同登记点,认定市级技术交易服务机构52家,培育技术经纪人1100名,着力疏解成果转化评价、科研成果赋权等堵点,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近3年提升13个百分点。
3年来,长沙高新技术企业数从3095家增长到6651家,增长1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9.6%;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33.82亿元增长到823.57亿元,增长252%;人才总量达302万;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下,长沙的创新能力连续4年在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中保持第八,稳居第一方阵。
科技创新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长沙将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作为抢占先机、赢得未来的战略之举,聚势赋能、跨越赶超的动力之源,不断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增创发展新优势,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行稳致远”。
(本报记者 禹爱华 龙军 赵嘉伟 本报通讯员 徐运源 曾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