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9月04日 星期一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㊸】山西:云州黄花成兴农“忘忧草”

    作者:本报记者 杨珏 本报见习记者 陈奕彤 《光明日报》( 2023年09月04日 01版)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在山西大同云州区忘忧农场,一堂别开生面的“研学课”正在进行。“你们知道中国的母亲花是哪一个吗?对啦!就是小朋友身边的这些黄花。黄花,又叫金针菜、忘忧草、萱草,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母亲花’。古书里写道:‘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是母亲居住的地方。古时游子远行前,常在北堂种下萱草,希望黄花能减轻母亲对自己的思念……”农场负责人段亚萍向身边的孩子们娓娓讲述。

      段亚萍介绍:大同古称云州,这里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特别适宜黄花生长。早在600多年前,云州便已开始广泛栽培黄花……尽管栽培历史悠久,不过,直到前些年,黄花在农民增收的盘子里,并没有占多大分量。

      “为啥?种花易,种好难啊!”大同市品牌农业与科技信息发展中心主任梁全掰着手指头向记者细数原委,“第一,种黄花需要水,可大同水资源紧缺;第二,黄花收获季非常短,采收高峰时需要大量人手;第三,黄花收获后,需要及时晾晒。晾晒不及,那就真的‘瞎菜’了……”

      讲完了一连串的“难”,梁全话锋一转:“难,已成了过去。现在,云州黄花,已成了名副其实的兴农‘忘忧草’。”

      他决定带我们实地踏勘一番。

      云州区唐家堡村,是当地黄花规模化种植历史最悠久的村。眼前的黄花地一望无际。全村黄花种植面积超过4200亩。

      “发展黄花,解决用水是关键。解决之道就在这儿了!”梁全拉着记者走到地头。阳光下,微喷灌系统精准喷射的一条条水雾,折射出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以前是大水漫灌,谁能浇得起!后来是喷灌,现在是微喷灌或者更节水的滴灌。即便遇到旱天,也不愁!既节约了水,也省下了钱。”种植户唐万告诉记者,当地水务部门还为连片种植200亩以上的农户免费打井保灌,“黄花种到哪里,水电设施就配到哪里”。

      “黄花贵在蕾未绽,一旦开了花,经济价值就会大打折扣。采摘黄花,要在它将开未开的时候,而阳光一照,会加速开花,所以,采收得在夜间完成,要踩准时间,在短时间内快速采收完毕,工作量很大!”梁全对记者说。

      “政府会给我们想办法,联系本地劳务公司和劳务合作社,通过奖励政策,多找些工人来。采摘最要劲的时候,还会组织志愿者义务来帮忙!”唐万笑着说,“一到收获季,乡亲们就商量着买肉买酒,招待大家。田间地头,像过年一样热闹!”

      “晾晒问题咋解决?”

      “政府帮着协调晾晒场地——学校、体育场有晾晒条件的硬化场地,都向种植户开放。同时,在田间地头推广小型烘干机,就地处理……”

      对症施治,困扰种植户的各种“难”迎刃而解,小黄花有了大发展——目前,大同全市黄花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亩左右,占全国的1/4!

      随着黄花产业链条逐渐拉长,“红利”正源源不断而来。

      “过去,大同黄花销售以批发为主,只能在收获季销售。而今,除了烘干、晾晒的干黄花外,还开发出菜品、食品、饮品、功能食品、化妆品、文创产品六大系列130余种产品。”梁全告诉记者,“目前,大同市共有黄花产加销经营主体175余家,全产业链产值超40亿元!”

      (本报记者 杨珏 本报见习记者 陈奕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