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9月04日 星期一

    厚植发展基础 完善激励机制

    ——广西文学扶持措施助力作家出精品

    作者:本报记者 周仕兴 王瑾雯 《光明日报》( 2023年09月04日 10版)

      近日,广西作家东西的长篇小说《回响》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这是广西作家首次斩获茅盾文学奖,填补了广西作家在中国最重要文学奖项上的空白。

      成绩不仅源于作家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创作,也与广西良好的创作环境和日臻完善的激励机制密不可分。“广西是全国最早实行作家签约创作制度的省区之一,后来又有项目签约和文学成果奖励等政策。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创作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出台了一系列原创扶持政策,《回响》也是‘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三年规划’第一批入选项目,得到了大力支持。”东西表示,“不断创新的激励机制是我们创作的保障,有了厚实的土壤,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艺精品创作。从2019年起,每年安排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优秀原创文学作品。广西文联、广西作协制定出台了《广西优秀原创文学作品扶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年度内广西作家在全国重点文学刊物和有影响力的省级刊物上发表作品、获得各类文学奖项进行奖励扶持;同时,将广西作家在国外翻译出版的文学著作也纳入奖励扶持范围,积极鼓励文学桂军“走出去”。

      《办法》的实施,激发了广大作家的创作积极性,广西文学创作持续走向繁荣。5年来,共有600多人次1500多篇优秀原创文学作品获得奖励扶持。获得扶持的作家、作品从2018年度的87人、170部(篇),上升到2022年度的169人、397部(篇),增幅分别达94.3%、133.5%。文学桂军奏响奋进号角,在《人民文学》《收获》《十月》《花城》《诗刊》等全国重点文学刊物上频频亮相,并屡屡进入年度排行榜,多位作家的作品获鲁迅文学奖提名、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办法》的实施,使广西文学事业的人才基础更加坚实。基层作家来自教师、医生、记者、检察官、公安干警、乡镇干部等各行各业。老作家笔耕不辍,中坚力量扛起大旗,文学新人崭露头角,这是广西文坛的生动图景。截至2022年年底,广西作协共有自治区级会员2586人、中国作协会员264人。

      广西作协积极发挥《办法》的导向作用,围绕湘江战役85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平陆运河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时间节点或重大主题,扶持推出《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新时代颂》《后龙村扶贫记》《信仰与决裂》《独弦出海》《沸腾的毛南山》等50余部(篇)主题文学作品。

      《办法》的实施,使广西作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能力不断提升。广西面向东盟,着眼“一带一路”,大踏步走出去,展示广西文学的魅力。承办“中国·湄公河国家文学论坛”活动,广西部分作家参与中国作协、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与东盟各国的文学出版交流,邀请东盟作家到广西举办讲座、采风、座谈等活动。今年7月,中国作家协会东盟文学交流中心落户南宁,中国东盟的文学交流向更高更广更深方向发展。

      近期,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广西文联、作协与文化和旅游厅、广播电视局等单位,从艺术规律出发,着眼于厚植广西文艺发展基础、营造“出精品、出人才”的浓厚氛围,对文艺扶持、奖励、激励政策进行了系统性重塑,扩大了扶持范围,加大了奖励力度,恢复了“签约文艺家”制度,进一步生发创作活力,争取创作出更多书写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多彩华章的优秀作品。

      (本报南宁9月3日电 本报记者 周仕兴 王瑾雯)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